鼓楼


鼓楼又名镇海楼。位于镇海区招宝山街道境内,东濒镇海中学,南临镇海古濠河,西接镇海龙赛医院,北连鼓楼广场。是古县城军事建筑的一部分,主要用于瞭望和报时,为当时城中较高的建筑物。

鼓楼,始建于明洪洪武年间。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防倭寇及海盗入侵,信国公汤和拓建定海卫。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定海卫指挥使刘澄为便于观望军情,筑现鼓楼。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重建。

楼内设置更鼓、铜钟、漏壶(古时一种计时器)等计时、报时设施,每天按时辰击鼓报时,使城内外军民得以知昏晓、时作息。还榜示四时节候于楼上。

楼下为拱形通道,以2米长弧形条石砌成拱顶,离地5米。通道南北洞门各勒石额,南书“朝宗古迹”,北书“东南屏翰”,以记传说中宋高宗南渡时“秉圭辑瑞于此”的故事和镇海在海岸防御中的重要军事地位。

台基高5.9米,石基占地500平方米,由石阶抬级登台。宽逾6米,歇山顶重檐,楼顶四角,出戗八只,戗角上各塑卧龙,状似伏首倚憩,伺机腾飞,正脊两端各饰鸱吻,张开大口咬着飞脊,另有垂脊、戗脊,屋顶的瓦作为大式,青色筒瓦。台上楼房5间,建筑面积200平方米,高8米,面宽19.5米,进深6.9米,中有厅堂,外有围廊,画梁飞檐,壮观宏伟。正南面下悬“镇海楼”匾额。1987年由镇海区人民政府拨款、港胞陈志跃先生捐款落架大修,修缮后的鼓楼仍保持清乾隆年间的风格。

1981年7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