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山营垒


金鸡山向南而下,越过峡谷的沙蟹岭,就是戚家山了。戚家山山高不足50米,静静地横卧在大地上,四周松柏环抱,环境幽雅宁静,过去,她曾是清军重要驻地,如今,是一处绝佳的旅游胜地。

戚家山古时称“七家山”,是这里七座山头上最后的一座山。浙江提督欧阳利见为抵御法军入侵,鼓励将士在作战时象戚继不戚家军一样英勇善战,把“七家山”改为“戚家山”。

戚家山原是杂草丛生之地,但形势极为险要,前有金鸡山作屏障,后有广阔平原山丘,从侧面又可窥视山海形势,既隐蔽,又安全。当战争发生时,能快速地进行伏击,及时调集士兵,是一处得天独厚藏龙卧虎之地。欧阳利见在作战前,亲自指挥将士平整土地,在山顶开路、凿石,花近半年时间,一千多兵士把山巅开凿得如一块大平地,比足球场还大。凿下来的山石就地利用,在山顶四周垒彻成数十间营房和城垒,经初步测算,该城垒(即营垒)南北长150米,东西宽50米,周长达四百余米,垒高2-2.5米,宽1米余。在城垒上每隔数米留有暸望孔和枪孔,眺看营垒草木丛生,近看如铜墙铁壁。垒内有操练场3000多平平米。

营垒北侧、南侧有营门2座,各筑小路一条,直通驻兵各营。中法战争时,小港爱国人士乐氏夫人,看到这两条小路高低不平,又窄又陡,兵士行路不便,自告奋勇出资修筑了两条平板石路。

如今,地处戚家山城垒的“戚家山宾馆”一侧,加强了四周环境建成,戚家山风貌有了极大的变化,各种服务设施如雨后春笋,相继兴起。山下幢幢大厦如山峰林立,条条宽阔道路象银蛇盘转。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开发(集团)公司为保护这一海防遗迹,耗资在南营垒正门中筑一条石阶路,盘转山下;又在入口处筑一座青石牌楼,上书“戚家山”三字,整修后的戚家山环境更加绚丽,海防遗址显得庄严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