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应庙
灵应庙俗称大庙,始建于唐圣历三年(669),几经兴废。现建筑仅存正殿,系1919年重建正殿重檐歇山顶,通面阔五开间,22.5米,进深19米,上檐出双昂,建筑年代虽近,但其双昂为真昂和上昂的做法,保存了古建筑的一些特色,是研究宁波建筑发展史的实物资料。
灵应庙即是宁波古代所建的一座神庙,它祭祀的神是鲍盖,所以俗称鲍郎庙。鲍盖是汉代末年鄞县东钱湖人,生前只是县衙里的一名小吏,死后传说能显神灵,因而被乡里百姓尊称为神,立祠祀祈。据宁波地方志记载,梁朝大通年间(527年—529年),有强盗三千余人占踞绍兴,并经常骚扰临海、海盐等沿海一带的百姓。
于是朝廷派定襄侯萧祗为刺史,前来浙东围剿。萧祗在迎战前,置鲍盖神像于谯门,祈求保佑,后大获全胜。萧祗便认为这是鲍盖暗中相助的结果,报奏朝廷。梁武帝闻报后下令扩建鲍郎庙,并改称为“永泰王庙”。唐朝圣历二年(699年),县令柳惠古将庙迁建至鄞县城内。南宋崇宁二年(1103年),时任尚书的鄞县人丰稷祈奏皇上说,明州城内的鲍君永泰王庙额犯了哲宗皇帝的陵名(宋哲宗死后葬永泰陵,今河南省巩县),乞求改庙额内“永泰”二字为“灵应”,皇上即同意改名,从而灵应庙之名九百年来被延称至今。自宋以来,鲍盖在地方官员的奏请下,多次被朝廷敕封,使灵应庙在宁波乃至浙东地区名闻遐迩,庙宇规模也不断扩大,终年香火不断,历代地方志书中都或详或略地予以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