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安会馆
庆安会馆座落在宁波市江东木行路,正处于奉化江、甬江、余姚江会合处的“三江口”东岸。沿岸原是古代海运码头。这里常年舶商聚泊、物资集散。
庆安会馆是我国现存著名的八大天后宫之一,研究中国妈祖文化的重要实物,也是我国七大会馆建筑之一,又有江南第一会馆之誉。庆安会馆又称北号会馆,系甬埠专门行驶北洋舶商的一个行业联络场所。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落成于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化费十万两银子。由于舶商、渔民笃信“天后妈祖神”,以保海运平安,每逢春秋二季,集中于此祭祀天后娘娘,演戏敬神,仪式隆重。由于舶商信奉“天后神”,故会馆实为祀神的一座宫殿。据文献记载,宋代时供奉的天后娘娘是福建莆田人,姓林,成神后,能解脱航运危难。所以,庆安会馆也称“甬东天后宫”。目前馆内尚保存着学者董沛撰的《甬东天后宫碑铭》石刻等。
大殿
会馆的建筑平面布局呈纵长方形,占地面积为三千九百平方米。在中轴线原有宫门、瓣殿、大殿、戏台、后殿。前殿与大殿和大殿与后殿间的两侧均有厢房。前殿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被毁。大殿是会馆的主要建筑,面宽为五开间。明间为抬梁式,次间为穿斗式。该建筑突出的是采用了宁波传统的朱金木雕、砖雕和石雕建筑上的装饰,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砖刻,是庆安会馆建筑上主要的传统装饰艺术品之一。门楼和内部高大的马头墙上的一幅幅作品,采用我国传统的立视体布局。几十个人物同时并列在画面上,前景不挡后景。人物比例,形态生动,前后层次分明,雕刻刀法细腻。民间传说和戏剧中的八仙、三星、和合、九老与山水花鸟、博古动物密密层层,琳琅满目。
主体建筑大厅,高十多米,原系供祀天后的神殿。明间一对蟠龙柱和次间一对凤凰牡丹石柱。高四米多,配以雕琢精致的橘子形柱础,显得丰富多彩。龙柱用整块石料雕刻、蟠龙柱的苍龙采用倒挂式,张牙舞爪,大发神威。镂空的刻法,现形体于青石之外,寓玲珑于浑厚之中。与这对龙柱相呼应的一凤一凰仍采用这种镂空刻法。龙凤是中华民族艺术形象的化身,从这四根石雕龙凤巨柱身上,艺人们一雕一琢,数不尽的斧凿之功,将冥顽不化的青石,化成了气势雄伟、优美理想的艺术形象。
大殿石刻龙柱
与龙柱相近的二边墙壁上,各嵌有一块高宽一米半的浅浮雕石刻,深度不到一公分,将古杭州山水、楼台的“西湖十景”和“玉泉鱼跃”作了精细刻划。这细腻的浅刻与龙凤石柱的豪放雄浑风格,作了显明的对比。仿佛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让人们领悟到这沉重舒长、低细绵密、清浊圆润的声韵。
重檐歇山顶的戏台,顶部藻井俗称为“鸡笼顶”式。用千百狭长的细工雕刻板接榫,拼搭,极为巧妙、牢固,一段紧咬一段,互相衔接承托的穹窿形圆顶,玲珑奇妙,变化无穷。会馆内还有大量精美的石雕柱饰、踏步,替木梁枋朱金雕刻,这些雕刻工艺经百余年的寒来暑往仍不失当年光彩。
庆安会馆内的木雕、砖雕和石雕珍品,很有特色,是研究我国江南清代道光到咸丰年间雕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宁波港昔日开展海外通商的一个历史见证。
2001年6月,庆安会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改建为全国首家海事民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