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
鼓楼,是渔阳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是天津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城楼。同时,也是城内布局之轴心,十字街中心分界点。民国《蓟州志》载:城内向以旧鼓楼分界,东至东门为文化街,西至西门为武定街,南至南门为太平街,北至种植园为拱星街。
鼓楼,原为钟鼓二楼,故又称钟鼓楼,是古代报时、鸣更的地方,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但屡遭天灾人祸,可谓屡修屡圮,六百余年历经六次重修。明天顺乙卯年(1439年)守备指挥刘楠将钟鼓二楼并为一楼,名鼓楼。明正德元年(1506年)重修。明陆树声在《重修鼓楼记》中记载,嘉靖二十六年六月开始对鼓楼进行再次重修,嘉靖二十八年七月竣工。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军屠城,连日烧杀,鼓楼被烧毁。清顺治间,蓟州牧黄家栋修复了鼓楼。康熙十八年(1679年)大地震,鼓楼坍塌。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蓟州牧张朝琮重建,并题“古渔阳”“畿东锁钥”两匾悬其上。乾隆十一年(1746年),鼓楼又被烧毁,仅存其基。九十年之后,道光十六年(1836年)蓟州牧华浚重建鼓楼,南北正面仍悬“古渔阳”“畿东锁钥”二匾,此乃华浚手书张朝琮之额文。但有意思的是,落款却不同,“古渔阳”的落款是“州牧山人张朝琮”,而“畿东锁钥”的落款则是“州牧丹徒人华浚”。
1966年,楼阁上二匾被毁。1983年,对鼓楼重新维修,复制二匾悬于其上,使鼓楼重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