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泉


珍珠泉泉群位于泉城路院前街,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大院内。院内有珍珠泉、溪亭泉、散水泉、腾蛟泉、楚泉、云楼泉、灰泉、朱砂泉等,形成济南市四大泉群之一的珍珠泉泉群。

珍珠泉是一个集奇撮胜、风景荟萃的泉区。珍珠泉,方形石池,面积约940平方米,池岸白杨挺拔,垂柳依依,参差掩映,景色宜人。珍珠泉泉水明净碧绿,清澈见底。池底随处涌出亮晶晶的珠泡,一簇簇、一串串,大大小小、错错落落、争先恐后、闪闪发光,真是如泻万斛之珠。在阳光映照下,珠泡颜色多变,时而呈银色,时而闪烁着红、黄、紫、蓝诸种光泽,明日耀眼。阵阵微风吹过,泉边绿树送爽、垂柳轻轻拂摇,拖绿曳翠、婆娑起舞,给游人增添了一番别致的情趣。在珍珠泉东侧,还有楚泉、散水泉、溪亭泉等几个名泉相伴,又各自成景,让游人流连忘返

北魏时,这里溪流纵横,称流杯池。宋朝曾巩任知州时于此建别墅“名士轩”。金末元初,山东行尚书省兼兵马都元帅张荣于此建府第,之后,其孙,元大都督张宏建“白云楼”。明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朱祁镇次子朱建潾被封为德王,乃于成化二年(1466年)在这里建德王府,将珍珠泉、濯缨湖等划归府内。府第规模宏大,亭台楼阁,富丽堂皇,至明末,历代德王皆居于此,被后来世人称为“德藩故宫”。清康熙五年(1666年),山东巡抚衙门迁此,民国后,又为省督军、督办公署和省政府驻所。1937年12月,日军逼近济南,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弃城而逃,建筑多被焚毁,仅存清朝的巡抚大堂。1951年起,人民政府进行整修,先后在这里建起隶属于省级机关的人民会堂和珍珠泉招待所,成为山东各界代表经常聚会,进行政治活动的场所。1979年底,山东省人大常委会设立于此。历经建国后的多次整修,景区面貌焕然一新。珍珠泉北岸,假山危立,绿柳成荫。山脚,池塘环抱,小溪漏流,荷花艳开,小桥横卧。泉水由玉带河注入景区北部濯缨湖。湖南岸为海棠园。园东侧为一泓碧水,自然石驳岸,槐柳杂生,百花争辉。水中有岛,岛上有亭,亭有曲桥相连。南侧隔溪与亭相对,为清巡抚院署大堂,整个庭院,浓荫蔽日,溪水长流,鸟语花香,清幽宜人。

清巡抚院署大堂,在珍珠泉东侧。原为明德藩故宫承运殿,清代进行修葺,改为巡抚院署大堂,为山东巡抚及民国时期军政长官施政、断狱的场所。面阔五间,进深16米,歇山九脊,翘角飞檐。前为卷棚式,六根大红柱支撑着错落有致的云头斗拱。红柱之间,为落地隔扇。檐角脊端,皆饰吻兽。堂前月台广阔,松柏郁森。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宏伟壮观。1979年被列为济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棠园,在清巡抚院署大堂西北隅,珍珠泉的北侧。现仅存一株海棠。这株海棠,传说是北宋齐州知州曾巩所植。1954年被西移50米,主干枯残,但又从树墩处萌生幼芽数丛。如今,新生的树干已长至直径35厘米,老树新干,枝繁叶茂,冠径已达8米。民国时期,此处称“珍珠精社”,为省政府西花厅,是贵宾莅临宴聚之处。后以宋海棠命名为“海棠园”。该园是以古典式的二进院落。北院靠濯缨湖,南北各为厅房,棕红柱,青砖瓦,白粉墙,前出厦,脊饰吻兽,古朴典雅。南院以花木配置为主,中有树池,池中即为宋海棠。海棠园南侧,隔溪在假山的两端各有两株奇异的沙枣树。每届初夏,枝条上密生白色小花,香飘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