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丞庙


张中丞庙在锡山北麓,惠山直街120号,俗称大老爷殿。祀唐御史中丞张巡(709—757年),配祀睢阳太守许远(709—757年)。“安史之乱”时,进士出身的真源令张巡,起兵雍丘(今河南商丘),协同太许远率军御敌,与围城的安禄山、尹子奇部激战数月,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军的情况下,城陷,壮烈殉国。许远被执送洛阳,不屈遇害。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有《张巡传》记其事。由于张巡等血战睢阳,阻遏贼势南犯江淮,为郭子仪、李光弼部收复失地,争取到战略时机,故江南一带,多有纪念张巡的祠庙建筑。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无锡于惠山东岳庙西头,辟祠祀张巡。明成化九年(1473年),由县令李恭等于旧祠东面的元延祐间(1314—1320年)倪文光所建清微精舍废址,建张中丞庙,即现址。清康熙间,重建;但在咸丰十年(1860年),与惠山镇一起毁于兵燹。同治八年(1869年),吧人再次重建,保存至今。其中,山门在1954年拓宽五里香塍为惠山直街时被拆除,余者基本完整。1986年,该庙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市政府拨款百万余元,于1990年至1991年大修。1995年4月19日,张中丞庙升格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该庙坐南朝北、倚山而筑,占地2400多平方米。前庭临街,两座清代石狮雄踞左右,拾级而上为仪门。门前为庑廊,门内为凸字形戏楼,楼下为门厅。戏台坐北朝南,歇山顶,正面檐角起翘;石柱镌刻阳文楹联:“才兼文武,学希贤圣,英杰天生,忠又素定;同心再造,孤军百胜,一死留芳,千秋显应。”戏台顶设穹窿状藻井,木构件雕镂成“百鸟朝凤”,有较高艺术水准。穿越戏楼由两旁拾级而上,系石铺平台,其东西两侧各有面阔3间、进深4架、硬山顶的对称观楼。平台上,两棵明代古银杏苍劲有力;东边那棵树下,有凿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的泉井,疏浚后,今易名为通灵泉。平台之南,为坐南朝北的主体建筑,即大殿。其正面石柱上镌有楹联:“月近云深,遥想孤城横笛;天心风色,共听百世高歌。”大殿硬山顶,面阔3间,包括勾连结构的前后殿:前殿进深6架,前带卷轩,左右各向两侧伸出1间耳室,门额东曰“风色”、西曰“天心”;后殿进深8架,亦前带卷轩。该殿用材讲究,形制规整,宏伟庄严,古色古香,殿内有张巡、许远共睢阳的大型雕塑。古人有联赞张、许:“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贰贰忠臣。”堪称妙对。平台及大殿之西,进月洞门,有广坪。其上坐南朝北的为许远寝殿;而西侧朝东一字排列的为古鲁班殿和花篮厅。庙内存有明清古碑5通,包括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李恭撰、陈勉书《重建唐御史中丞张公祠记》,冯湮撰《重建唐御史中丞张公庙记》,弘治十七年(1504年)陈宾撰、邹大年书《张中丞庙两庑塑像记》,正德元年(1506年)邵宝撰、莫止书《张中丞庙记》,清康熙庚申(1680年)原无锡县令、升迁福建巡抚、云贵总督吴兴祚撰《无锡县重建唐御史大中丞张公新庙记》,这批明清碑刻均十分珍贵。大殿内还悬有5块清同治九年(1870年)至光绪庚寅(1890年)所制的“人伦天道”、“承天靖寇”、“功先李郭”、“精忠贯日”、“荫被南天”巨匾,均形制宽阔,内涵丰富,为庙貌提神。庙后,用巨大太湖石堆叠的假山,十分壮观。

历史上,张中丞庙作为惠山最大的祭祀民俗神的庙宇,在无锡城区庙会中,是重要的活动场所。惠山庙会始于何时不详,但在元代已有文字记载,明中期至清中期渐盛,到了19世纪晚些时候至20世纪30年代(抗战前)达到高峰。当年的庙会是与迎神赛会进、“赶节场”(庙市)同时进行的,所以人气很旺,热闹非凡。主要有“三月香汛”(香会),三月甘八以张中丞庙为中心的东岳庙会和七月甘五张巡神诞庙会(灯会)。

据沙陆墟先生《惠山香会图跋》称:“旧时农历三月十四至十八日,无锡四乡例有香会,咸至惠山朝山进香。香会之旨乃拜香诰,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股人无数,队无定则。以臂锣悬炉为前导,拜香者胸挂布袋,一步一拜,宣卷唱诰,以罄定调,铿锵有致,飞叉舞刀,使枪弄棍,抬阁轮车以及走高跷、荡湖船、跳小鬼等,不一而足,自娱自乐,观者如堵,极一时之盛。”

在无锡的民俗神祇中,以东岳大帝黄飞虎的神职最高,其庙址在锡山西南麓(今尚存庙前银杏树)。因此旧时每年的三月甘八,无锡城区的祠山广惠行宫(俗称张大帝庙)、南水仙庙、延圣殿、府城隍庙、西水仙庙、延寿司殿、无锡金匮两邑庙等八座庙宇,均有庞大的抬着神像的“出会”队伍,从各处聚集到岳庙旁的张中丞庙,由该庙专司迎接,然后同去朝贺黄飞虎神诞。无锡人把城区的八支出会队伍称之为“老八谢”;又因为张中丞庙不用出会,俗谓“不出会的大老爷”。由于八庙都希望自己先到惠山,争得头功,隔夜就开始行动;当天回程又要张灯夜行,因此到了晚上,出会队伍尤其壮观。清杨莲趺诗云:“隔夜先传起马牌,类船早向两塘排。狮蛮已过龙头口,后队还穿五里街。”又云:“一灯分作两灯看,宝善桥头果胜观。百队鱼龙争照影,满天星斗落银盘。”诗后附注:“桥在慧山河塘。”到了清末和民国时,八庙各以不同的同业公会作为经济背景,因此更把本庙的出会队伍组织得花团锦簇,以便出奇争胜,由此使惠山的东岳庙会盛况空前。影响所及,在沪宁铁路开通后,甚至为此开出专车送外地游客去惠山赴会,万人空巷,通宵达量。

至于七月甘五的张巡神诞庙会,杨莲趺又有诗记其事:“保障江淮实式凭,千秋俎豆拜中丞。家家鼓动神弦曲,一月收灾降福灯。”诗后附注:“睢阳庙(即张中丞庙)在惠山,七月二十五神诞。合邑敬奉香火,比户悬灯,匝月方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