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作为惠山余脉的锡山,高仅海拔47.3米,周围约1.5公里,却似乎更富有神秘色彩。元朝王仁辅编纂的《无锡县志》,是无锡迄今存世最早的一部地方史志,曾收入乾隆钦定的《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该县志援引唐朝陆羽《惠山寺记》云:“惠山东峰,当周秦间大产铅锡,所以谓之锡山。至汉兴,锡方殚,后汉有樵客于山下得铭云: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有锡沴,天下弊;无锡义,天下济。”在秦以前,锡青铜堪称制造兵器的战略物资,而锡则是冶炼该合金的重要原料。

锡山有锡,各方纷争;锡山无锡,安享太平。故无锡之义,包含着祈求和平的良好愿望。该县志还载:“又按无锡诸山皆高,惟锡山独低。地理家言:凡山高者多,则低者为主,故世以锡山为主山,惠山虽高不得并称也。俗云:客山高,利客不利主,理或然耳。”以上这些记载,在说明锡山是无锡主山的同时,折射出无锡人祈求祥和温润及文化上兼容开放的民风特征。该县志还记载了锡山的众多古迹,如:“虽大旱,饮千人不竭”,“圆廓若盆”的泉眼“仙人洗面石”;山前的“月子荡”;山下的“锡山涧”;“山之阴”的“清微”精舍;山根“宋卢至柔隐山中学道时所凿”的“圣水井”;山侧的“秦王坞”等,至今它们的遗址或地望仍依稀可以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