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轮遇难烈士纪念馆
苏浙军区于1945年1月13日成立,粟裕任司令员,叶飞任副司令员,其所属部队的一部分由泰兴等苏中子弟兵组成。1945年秋,中国共产党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决定让出浙江、苏南、皖南等8块革命根据地。9月下旬,苏浙军区指战员和苏浙皖边根据地的干部奉命撤退到长江以北。
10月15日,参加北撤的苏浙军区第四纵队部分指战员和苏南根据地的部分干部、民工近1000人,从武进县荫沙乘“中安”号轮船渡江来泰兴。因轮船陈旧,舱底漏水,加上人员、物资超载,不幸在天星桥西南约2公里的江中沉没,800余人不幸牺牲,其中有苏浙军区第四纵队政委韦一平(曾任中共泰兴中心县委书记)、苏浙公学政治部副主任王绍杰、苏南行政公署财经处长李建模、溧阳县县长徐公鲁、苏浙军区第四纵队司令部侦察科长彭安,苏浙军区第四纵队政治部组织科长吴志诚、宣教科长王一、副科长司徒阳等人。
800英烈牺牲的第2天,粟裕同志接见了遇难幸存者,并说,“将来我们要为牺牲的同志建立纪念碑”。1986年7月,烈士墓穴先期竣工,7月8日,将原安葬在天星桥江边的烈士忠骨迁至泰兴北郊安葬,泰兴县委、县政府举行了隆重的忠骨安葬仪式。
就在1987年10月15日800英烈牺牲42周年之际,中安轮纪念馆建设到位,省、市、县的有关负责同志和各界代表隆重举行了中安轮遇难烈士纪念碑揭幕和纪念馆开馆仪式。
中安轮遇难烈士纪念馆位于泰兴公园中部,进入馆内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宽6.4米的卧碑。正面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苏浙军区原副司令员叶飞同志的亲笔题词:烈士英灵、永镇江海;背面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为纪念八百英烈牺牲四十周年而题的碑文,碑文简述了烈士遇难经历和建墓立碑的意义。抬头可见一座高18.8米的雄伟竖碑,碑名为:新四军苏浙军区北撤渡江死难烈士纪念碑,亦系叶飞同志题写。碑身的基座呈下沉的船形,暗喻烈士们是乘船遇难的,从侧面看去碑身犹如跃起的浪花,这浪花代表着滔滔不绝的长江水,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像长江水那样万古长流、世代相传。
纪念陈列室里,有若干历史照片、文物、图表及简要的文字说明,反映了有关的历史和烈士生平,具体内容分为苏浙军区、丰功伟绩,烈士英名、光照千秋两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