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市烈士陵园


通州市烈士陵园位于金沙镇东部,北傍古老的运盐河,南临秀美的新金路,占地31亩。陵园大门庄严肃穆。烈士墓碑气势恢弘。园内树木葱郁,四季长青,一河绿水,辉映日月。

通州市烈士陵园的前身是1946年4月小海、观音山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墓地。同年10月,侵占金沙镇的国民党军队将墓平毁。人民政府于解放初修复墓地。1955年4月5日,于墓前树立高一米的石碑。1960年,用砖石水泥建造高8米的烈士墓碑。1962年用钢筋水泥扩建陵墓,墓呈方形,底面积1600平方米,三层台阶之上耸立高12米的纪念碑,上嵌仿毛泽东手迹:死难烈士万岁。1970年4月此墓被命名为“南通县烈士陵园”。因纪念碑年久失修,碑体倾斜,中共通州市委、通州市人民政府筹集资金140万元,于1997年4月10日开始予以重建,1998年4月3日举行揭碑仪式。新碑高23米,碑面上“死难烈士万岁”几个大字金光闪闪,背景上方是长16米、高3米的红旗,下方为花岗石浮雕群。

陵墓东南侧为“通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馆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展览面积170平方米。原外交部长、国务委员姬鹏飞题写了馆名。馆内以丰富的实物、图片、文字资料,系统介绍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通州人民光辉的战斗历程,陈列着在这一历程中献身的3400多名烈士名录及著名烈士事迹。纪念馆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党的创建和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介绍南通党组织的创建、发展、受挫及工农运动的兴起、壮大、失败的曲折复杂过程。在这一时期,有67名革命先驱者献出宝贵生命。第二部分,抗日战争时期:历数日本侵略者犯下的累累罪行及欠下的笔笔血债。展现抗日军民不怕牺牲,排除万难,浴血抗击侵略者,终于取得抗战胜利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这一时期,有800多名优秀儿女为国捐躯。

第三部分,解放战争时期:反映通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破坏和平、挑起内战的国民党反动派展开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讴歌通州军民为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所作出的重大贡献。这一时期,英勇牺牲者达2094名。第四部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记载了通州人民在剿匪肃特、抗美援朝、援越抗美、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以及维护社会治安、保卫国家财产中表现出的无私奉献精神。在这一时期,有400多位好儿女献身。第五部分,体现党和政府历来对褒扬烈士、优抚烈士亲属工作的高度重视。

陵墓东侧是被中央军委授予“炮兵侦察英雄”称号的花陈兵烈士之墓,花岗岩墓碑上镌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迟浩田的题词“炮兵侦察英雄花陈兵烈士永垂不朽”。

陵园的西侧北部为干部公墓,存放解放后逝世的革命干部骨灰盒。1992年4月,曾在南通战斗多年的原中共江苏省委常委、江苏省常务副省长周一峰去世,遗愿将其骨灰洒在南通县土地上。后将其骨灰安葬在干部公墓南边的苍松翠柏之下。

通州市烈士陵园在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96年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