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木乃口岸


吉木乃口岸第三代会谈室

吉木乃口岸第三代会谈室,建于1964年,为砖木结构建筑,外观为白色,使用面积150平方米.是中苏冷战遗址产物的典型代表。此房主要用作中苏及中哈双方就一阶段时间的边界管理情况进行洽谈的场所。是一个充满了冷战风格的建筑物,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苏关系最紧张时期使用的会谈室,老边防介绍说这个看上去还不如普通农家住宅的建筑之所以被保留下来,纯粹是为了让后人记住那段爱国史。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唇枪舌战的会谈总好过兵刀相见,即使在当年中苏边境上两国军队针锋相对一触即发时,还没忘记找一处地方坐下来会谈,这就是一种大气与从容,这个场所见证了双方当初的文明与理性。此会晤室中央领导王恩茂、王乐泉等曾到此进行过参观。

吉木乃口岸历史

据史料记载:1917年沙皇倒台,苏共执政,生机四溢,在苏联的积极要求下,中华民国在吉木乃与之开关贸易。1923年,苏联正式开展口岸贸易,吉木乃口岸与苏国境车站玛依斯布恰耶对峙,距斋桑县不到100公里,公路运输四季通行。1931年10月两国政府首开吉木乃通商口岸,划定为自由贸易往来区。建国后,中国百废待兴,4万万人的热情足以点燃神州大地上的每一寸土地,这个曾经吞吐过中俄文化,延伸过丝绸之路的口岸也不例外,通商贸易得到了极大的促进,1951年,吉木乃成立乌鲁木齐海关支关,并相应建立外贸机构。国家一五期间,吉木乃口岸进出口贸易总额曾居全疆对苏联四大陆路口岸之首,国家二五期间,口岸进出口货物总额占全疆进出口额的39%.1962年中苏关系恶化,口岸被迫关闭.通商了三十来年的口岸再次恢复了宁静.198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刚一吹遍神州大地,吉木乃闻讯而动,立即成立了“吉木乃县口岸开放筹备领导小组”,论证开放口岸的可行性及开放措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国际关系日趋缓和以及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1991年10月10日,经中哈两国政府协商,吉木乃口岸打开关闭了三十年的大门,开始临时过货。而这时的霍尔果斯口岸已经是一个贸易条件与贸易秩序都相当成熟的口岸了,它取代了吉木乃口岸昔日的辉煌与老大地位。其它地区的口岸也无一例外地在暗暗积聚着力量,耕耘、巩固着自己的地盘,在全疆十来个口岸中以前独领风骚的吉木乃口岸反倒成了垫底的.眼观八方,震惊之余的吉木乃口岸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奋起直追。

对面就是哈萨克斯坦国,中间那道白线是两国界线。两国简单的会晤就在于此。(就是民间问题,简单的会晤就是牧民的牲畜跑到对方那边去了等等)。

吉木乃口岸开放

1995年3月14日,国务院批准吉木乃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并对外开放以后,口岸管理、建设工作逐渐向规范化、正规化方向发展,成为阿勒泰地区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2005年6月22日,建成新疆第二个边民互市。吉木乃人大力推进的跨国旅游项目也已初见成效,不但开通了吉木乃—哈国斋桑县1日游、口岸至东哈州4日游哈国新首都阿斯塔纳6日游、俄罗斯巴尔瑙尔市8日游、新西伯利亚10日游共4条旅游线路,而且还获得了一日免签的出境游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