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朝天宫


北港朝天宫简介

北港朝天宫又名北港妈祖、天后宫,北港朝天宫是全台信徒最多、香火最盛的庙宇。北港朝天宫位于云林县北港镇中山路178号,北港朝天宫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47年),北港朝天宫占地约3300平方米,奉祀妈祖,北港朝天宫是一个法号为树壁的僧人,自福建湄洲的天后宫迎奉到台湾的。

北港朝天宫历史

妈祖,原名林默娘,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于福建省莆田的湄洲岛,祖籍河南省卫辉市的比干(林姓始祖)庙、比干墓,姊妹7个(1男6女),属她最小,自出生到满月,不啼不哭一声,父母——东南沿海赫赫有名的都巡检林惟悫和母亲王氏于是给她取名叫“默”,后来长大了,人们见她长得十分天真可爱,便都亲昵地叫她默娘。她在穿着、饮食和生活爱好上,与5个妹妹大不相同,喜欢穿清一色的朱红衣裳,爱跟父母到海边接水亭烧香拜佛,看大潮大浪,总叫母亲给她插上敬佛之物——一种清香的菜花子,5岁就跟着母亲学纺纱织布,不满7岁就和哥哥一起坐在家塾中听老师讲课,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吃斋。当时人称她是一位终生未嫁而又聪慧勇敢的传奇女子,能识气候、善于舟楫、通晓医理,经常在海上历波涉险,救助过不少渔民和商船。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死后被尊为扶贫济困、救苦救难的“海上保护女神”形象。历代朝廷还敕封她“顺济”、“灵济”、“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尊称。并在湄洲湾口的泪洲岛上修建了金碧辉煌、恰是“海上龙宫”的妈祖庙(被誉为湄洲祖庙)祭把。妈祖信仰在闽、粤、港、澳、台是信众最多的民间信仰。从湄洲祖庙分出去的妈祖庙宇(有的叫天后宫,有的叫妈祖宫)遍及全世界26个国家和地区,信徒达2亿多,其中台湾信徒就有1400多万,大小妈祖庙世界各地有1500多座,台湾820座,占了一半还多。云林县北港朝天官,是台湾全省800多座妈祖庙的总庙,并有台湾庙宇的首富之称。里面设有宽大的厢房,免费给信徒提供食宿。

北港朝天宫特点

北港朝天宫坐北朝南,正面宽37.9米,进深55.56米,建筑规模宏伟,雕梁画栋,气势壮观,内部设计分为四进,各进之间,都有庭院,地面铺石,环以矮墙,典丽雅致。前殿采用歇山重檐式建筑的屋搪设计,古意盎然。中段三川门,东西两侧分别为龙门、虎门;四处布有交趾陶剪贴装饰,华丽中不失雅致。正殿巍峨华丽,顶上装饰有麒麟送子及凤鸟,灿烂光彩;殿内奉祀天上圣母、镇殿妈、湄洲妈及从湄洲妈祖庙敬造的妈祖黄铜贴金像等30多尊,妈祖两旁列有千里眼及顺风耳。在正殿左右的东西厢房奉招注生娘娘与福德正神。其中古物众多,有光绪帝御赐匾额“慈云丽润”,清王得禄进献的焚钟及历代皇室御赐的匾额、封号等,令人目不暇接。正殿后面的中殿则主把观音菩萨;左右殿分祀文昌帝君及三官大帝。最后一进,圣父母祀中室,左右则为开山堂、南华阁。

朝天宫南管乐社位于市内的武城阁,此阁地势低且僻在一隅,把奉子游夫子,与开山堂紧邻,连接寺庙周围矮墙而成。目前朝天宫已被列为台湾二级文物古迹,并于1984年增建了“历史博物馆”,展列各代古物。每年农历正月到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和九月初九忌日前后进香期,香火鼎盛,锣鼓喧天,再加上“大甲妈祖回娘家”阵容浩大的进香团,使得祭奠更盛大,台湾平均有300万人次前往遏祖朝拜;举行隆重的仿古祭典,仪程共有十二道,即鸣鼓三通、鸣礼炮、仪仗队(包括仪卫队、乐生、歌生)入场、主祭就位、迎神上香、传经、读祝文、行初献礼、行亚献礼、行终献礼;焚祝文送神、礼成等。从头至尾,都是男女歌手演唱,仿古乐队伴奏,典雅庄重,气势恢宏。1994年举办福建妈祖文物展,1997年举办迎奉妈祖出巡环岛绕境弘法,1998年到湄洲迎请妈祖金身像,每次都出现一个朝遏妈祖的高潮,庙里庙外,人山人海,使妈祖文化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人的文化象征和沟通海峡两岸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思想、感情的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