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王庙


关王庙又名关帝庙,俗称老爷庙,位于阳泉市郊区白泉乡林里村南玉泉山腰。庙座西南朝东北,背山面阜,占地面积近7000平方米,分内外两个院落。建筑以关王正殿为主体,由献殿、过门马殿、南北配殿、围插廊以及外院的戏台、大门、忠恕牌坊、落箭亭、饮马亭等,组成了一座错落有致,气势雄伟,左右对峙,布局合理,并且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宋代及明、清木构建筑群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王庙风景图

关王庙建于北宋熙宁五年(1072),重修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元、明、清代屡经修葺。正殿为宋代原构原貌,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前檐廊深一间,显得深幽肃静。四椽伏接乳头用三柱,阑额转角不出头,五铺斗拱作双抄,殿柱檐椽有卷刹。板门宽厚严实,窗为三棱直棂。平梁上蜀柱甚细,脊部负荷主要由叉手传递。檐角升起显著,歇山式殿顶举折平缓。宋代齿纹式滴水瓦与荷花枝叶勾头瓦四檐沿用。九脊十兽四套头,设计独特,溢彩流光。整座建筑用材肥硕,平稳严密,层次分明,制作规整,显得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据传,关王庙是鲁班爷显灵时建造的,庙成之后,正殿出现了“锯沫面柱”、“乱砍椽”、“里外尺寸一般大”之超人的建筑技艺。这个有趣的建筑传说,为关王庙增添了更加神秘的色彩,使人留连探讨,迷惑不解。

关王庙风景图

庙宇宽约45米,长约90米,占地面积4050平方米。中轴线上从前至后分为外院、下院、上院三部分,由低而高层叠而进。其主要建筑外院有乐楼、牌楼;下院有马殿(山门)、钟、鼓二楼,东西有配殿三间;自下院甬道可达上院,上院中轴线上有山门、献殿、正殿(关帝殿)。庙内建筑惟上院正殿保存完整,配殿仅存北侧。

关王庙风景图

现存正殿为北宋宣和四年(1122)重建,后在元、明、清、民国时期屡有修缮补葺。该殿座西北向东南,由台基、殿柱、梁架、屋项四个部分组成。殿身宽、深各院校间,通宽11.03米,通深12米。六架椽,平面呈正方形。殿庙前檐廊深一间,檐下4根粗大的虎头圆柱支撑着庞大笨重的立卧栏板,斗拱杉椽;檐内下是宽厚严实的虎头 钉大红高大红庙门,两侧窗户镶嵌着粗犷的宋式破子直棂;平梁上瓜柱甚细, 部负荷主要由叉手传递;殿外4个檐角高挑,24组稳固的五铺斗拱承托着正殿四面224根丈椽出檐;殿顶正 两端蟠曲的龙吻,瓢盆大口直吞花 上8条仰鼻皱眉、双目圆瞪的小龙, 中设置金狮驮宝瓶三齿铁叉吉祥物,四檐用宋代齿纹滴水与虎头兽面勾头交替铺设。殿内四壁,绘有关羽故事壁画,为清代所作,今大部已毁。

关王庙风景图

整个庙宇建筑结构平稳严实,精细规整,外观典雅古朴,气势磅礴。建筑风格部分沿袭唐代之风,大部分保持宋代《营造法式》中的建筑规范,是古建筑之瑰宝。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王庙风景图

殿内塑像齐全,各具特色。关公的金面塑像威武雄壮,气宇轩昂。关平英姿矫健,风度翩翩。周仓气势惊人,不怒自威。其他塑像衣冠楚楚,面姿各异,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关王庙已经历了924个风雨春秋,是我国千万座关帝武庙中,保存最早的一座纪念性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省、市、区先后拨出专款进行了全面的修复保护,使其成为全国仅存的宋代关王庙。 古老绚丽的关王庙,显示了炎黄子孙精湛的建筑技艺,闪耀着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是著名的游览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