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鳌山公园
金鳌山公园在城东2.5公里许。明清时,此处先后筑成金鳌山、寿安寺,有清远堂、紫竹林、月圃、莲池等山水堂阁,金鳌山巅有塔,名“镇海”。山水寺塔、修竹繁树相映,自成景色,官绅雅士常于此荡舟宴游。辛亥革命前,堂屋已倾,水地荒废,漫山残枝败叶。
1917年,教育界人士创议改建鳌山公园,以供各界人士假日游憩。严亚邹、陆宾谷等发起募捐集款3000余元,推施曾陶启督匠事修清远堂,建水香榭,筑得月桥,浚荷花池,植红梅绿柳,栽修竹翠荷。又聘外地高匠建六角檐亭一座,名“大有”,清水环绕,通以曲桥。辟范公祠后空地为运动场,置滑板等运动器具。来园登山,极目南眺,见江天辽阔,白帆点点。倚栏赏荷,池水清澈见底。紫竹林里,浓荫蔽日,清凉幽静。园门两旁石柱刻楹联一副:“寺裹青山山外月,檐前绿水水中天。”
1918年7月,公园建成,共耗银3480元。1919年4月3日,公园举行落成典礼。此后,春夏秋三季,士绅、市民、学生、香客、各方游人不绝,公园盛极一时。
1930年,县教育局将公园列为社会教育机关。1932年,由民众教育馆接管。抗战爆发后,公园无人管理,亭堂倾圮,草水荒芜败落。1946年,本县士绅蔡申甫等11人组成修理文庙大成殿、鳌山公园委员会,发起募捐。后因国民党政府行将崩溃,修理之事未成。
1953年,县文化馆曾修缮金鳌山。以后,清远堂、沧海阁被城桥乡拆除。1955年5月,公园内辟牧场,玉莲池被填,水香榭改为仓库,国内建筑或被拆,或移作他用,仅存金鳌山几个土墩、镇海塔、10余株古树、唐公纪念碑和大有亭。1963年,县文化馆曾修理镇海塔、大有亭等处。1981年5月,县革命委员会列金鳌山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