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柏村故里与郑板桥读书处


盐城市区南30公里处,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郝荣村。这时是郑板桥的读书处,也是台湾前”行政院长“郝柏村先生的故里。

清乾隆年间,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因继母是郝荣庄人,幼年便随舅父郝振高在净土庵上学。板桥除刻苦读书外,尤爱字画。村上有位叫郝阴嘏的老人曾收藏过郑板桥的真迹可以除恶祛邪。郑板桥读书的净土阉位于郝荣村西北,建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由前殿、后殿、东西厢房组成四合院,包括庵前的广场,占地13.6亩,后殿为正民,共5间,东西设有小楼,飞檐翘角,古色古香。

所的房屋,都是屏门格房扇,四周有四廊相通。庵内墙壁上,悬挂郑板桥的字画。1931年腊月初八,净土阉毁于火灾,1935年,由董事郝遐倡导重建,在正殿正脊方上刻有”民国二十四年晒腹堂公建“十个大字,为郝柏村先生之父郝肇基所题。此庵抗战期间被拆除。

郝荣村有一条东西向的夹沟河,将全村分为河南、河北两个部分,郝氏宗祠紧挨夹沟河北岸。郝氏宗祠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由郑板桥的表兄郝兼三倡建。初为一幢三间,1921年增建前殿,次年又建后殿,外观为一整体,内分三个院子,院与院之间,有两个圆门相通,整个建筑朴实大方,前殿正门头刻有“郝氏宗祠”四个大字,北门门头刻有“龙风奇灵”四个大字。据传,郝柏村先生的曾祖父郝公嘉俊老先生逝世安葬时,仪式隆重,鼓乐齐奏,在鸣放鞭炮时,适巧一只鹰叼鱼飞过,警闻鞭炮声,鱼从口中掉下,正好落在鼓上,活鱼跳跃鼓上,咚咚作响,有人说:“天鱼击鼓,大吉大利,出将入相,必有可为。”

郝氏宗祠向北不远,便是郝柏村先生故居。这里是传统的苏北农村瓦房,由前后两进和东南两厢组成,房屋并不高大,整体建筑却显得雍容典雅。后屋是正屋,前屋是客厅,前院后院都有大门出东巷,两个门头上都有用汉白玉石镌刻的“郝氏故居”的石坊。1919年7月13日,郝柏村先生就出生在这里。

郝柏村先生的父亲郝肇基和母亲珍宝的墓坐落在郝荣公路西侧,距郝荣村约半华里。墓周植有苍松翠柏和冬青黄杨,大理石的墓碑面向公路,从公路到墓地有一条约20米长的砖铺通道,通道两旁栽有5行树木,第一行紧靠道为黄杨,第二行为黄杨球,第三行是紫薇,第四行是塔松,外行是水杉,墓北为一条河,河上架桥,小桥流水,风景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