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童年读书处


周恩来童年时在淮阴的读书旧址,位于贯穿闹市区的古运河北岸的十里长街西段——陈家花园。那是周恩来嗣母陈氏祖辈的府邸,后毁拆无存(原址现建了粮库和面粉厂)。为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周恩来童年的读书生涯,学习他勤奋朴实、刻苦攻读、博览群书、求索真理的精神,1979年原中共清江市委、清江市人民政府,在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近旁(今河此西路174号)恢复了“周恩来童年读书处”,供中外宾朋前往瞻仰。

“三岁从母教”,恩来在幼儿时期,就在嗣母的教育下,学会认方块字和背诵古诗片断;“五岁入家塾”,以其天资聪颖、过目不忘而在同辈兄弟中显露了锋芒。

1904年秋,六岁的恩来随父母移居清江浦(今淮阴市)外祖父家(万公馆),并在万府家塾馆继续读书。外祖父万青选已在恩来出世的第二天就去世,其遗留下来的丰富的藏书,成了童年恩来获取知识的宝库。

1905年9月,因万家府家塾馆办得很不理想,恩来随嗣母、生母,迁居万府南边的陈家花园内一个有十四间房屋的院落。嗣母请来塾师,自立家塾馆。学生一共四人:恩来和他的弟弟恩溥,还有他的表妹万芳贞和万怀芝(因万家重男轻女,不让女孩子读书)。在这自立的家塾馆读了二年多《四书》、《五经》。期间,恩来先后读了外祖父家的藏书《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说岳全传》、《镜花缘》等。他还聆听嗣母讲述历史和神话故事,“辄绕膝不去,终日听之不倦”,并随嗣母去瞻仰淮阴“岳王庙”,对精忠报国的岳飞极为敬仰。1916年4月,他在天津南开中学的《敬业》杂志上发表的《飞飞漫笔》中,曾提及此事,并记录了当年在淮阴岳王庙中看到的一首咏岳飞的诗:

奇冤不恨埋三字,和虏终惭失两宫。

南渡江山悲逝水,北征鞍马付秋风。

低徊往事成千古,祠宇空余夕照红。

一自金牌颁十二,常教热泪洒英雄。

这不但证明恩来在童年便有很高的文化素养、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也证明他在学习中有着鲜明的政治倾向。

1907年春,生母(万氏)病故。自立的家塾馆因无力维持而关闭,1908年月,嗣母(陈氏)病故。同年秋冬之交,恩来带着弟弟恩溥、恩寿返回老家淮安驸马巷居住(即周恩来民志故居),“佐理家务,井然有序”。

淮阴市“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其陈列室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周恩来童年在淮阴三年的学习生活介绍;第二部分为周恩来求学简历;第三部分为周恩来当年的居室和书房(按原来的格局陈列),院中有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赠送给周恩来总理故乡的樱花树几棵,还有梅花一株。当代著名书法家谢冰岩同志前来瞻仰时,曾挥毫题诗赞曰:

铁骨凌霜健,疏影映空阶;

年年花劲发,仍为伟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