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大闸
清江大闸口是指清江大闸及其附近区域。清江大闸又名若飞桥。
清江浦原系河道名称,旧为沙河,又名乌沙河,为宋朝江淮转运使乔维岳所开凿,明朝永乐十三年即公元1415年,漕运总督陈瑄重新疏浚沙河,更名为清江浦,在清江浦上建了四道闸,其中之一为清江大闸(也叫清江闸),以清江浦所涉之地域即为清江浦镇。随着时代的变迁,清江浦又演变为清江的专用称呼了。
大闸旁立有一座《若飞桥》石碑。1946年5月14日,苏皖边区政府为纪念4月8日王若飞乘飞机在黑茶山遇难,将大闸更名为若飞桥,1951年1月清江市人民政府重建。一天,我看到数名中国人围着一个外国人面对石碑议论什么,听翻译介绍才知道,苏联专家不明白中国人民就以这样极其简单的方式纪念一位中国共产党的杰出将领!
大闸旁立有一座《若飞桥》石碑。1946年5月14日,苏皖边区政府为纪念4月8日王若飞乘飞机在黑茶山遇难,将大闸更名为若飞桥,1951年1月清江市人民政府重建。一天,我看到数名中国人围着一个外国人面对石碑议论什么,听翻译介绍才知道,苏联专家不明白中国人民就以这样极其简单的方式纪念一位中国共产党的杰出将领!
旧时大闸通体为木结构,且很窄,重建后为钢筋水泥结构,宽度加倍,且美观得多。在我儿时记忆中,大闸两头近百米范围内杂乱地摆满了五金旧货地摊。在大小闸之间的中洲路两侧,沿石堤盖满了简易棚户,朝路的一面都是门面铺子,一间紧挨一间,有卖回纺布及回纺布制品的,有卖面粉袋子的,有卖铁件的,整天过往行人川流不息,特别是乡村集镇人批发回纺布和回纺布制品的较多。在面朝北的铺子间还挤着一间很窄的“文王神课”测字摊,里面坐着一位盲人老者,专替人打卦测字算命。在大闸南北两边有几处说书摊,说书人一手拿惊堂木一手拿铜锣和木槌,说一阵敲一阵,听书人有坐有站,津津乐道(那时很少有其他娱乐去处),书说到紧要处卖了关子,便有人手捧铜锣或帽子向人群要钱。
那时运河水流湍急,在大闸旁石堤边上常年有人舀鱼,舀鱼工具是一杆长竹篙,竹篙下端连着一个长三角形的网,舀鱼人站在石堤边上,上身前倾,眼睛向下看,很是危险,一不小心会掉下河,舀上几次乃至十来次才能舀到一条鱼,鱼还不小,最小的一斤多重,大的三四斤,甚至更大,有鲤鱼鲑鱼,最多的是鲑鱼。当时我不明白,舀鱼为什么三角网总是紧贴闸门石壁由上游向下游移动,而不向上舀?长大之后我才明白,鱼多是逆水而上。
大闸南侧向西是河南东路,河南东路起始处有条龙亭巷,据说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经过清江浦时曾在此解手,后来便有人造了“龙亭”,巷子因龙亭得名;其时皇后在河对面清真寺附近小憩等候,后于此建一“凤亭”,龙凤相对。龙亭早已不见,儿时我见到的只是叫花堂,有一间大屋子,几个乞丐住在里面,冬天他们一面晒太阳一面捉虱子。
大闸向南行约100米又分叉,向东是轮船码头,向西便是清江市鼎鼎有名的花街,以布匹店、花店为主,这里卖的是花不是鲜花,而是绒花及其他头饰品或装饰品,新娘新郎、小脚老太太、大姑娘小媳妇都能买到适合自己佩戴的花和装饰品。花街向西不远就是东大街,国营百货公司、花纱布公司、新华书店都坐落在这里。那时只要有百货公司的地方便是这座城市的中心,也是最繁华的地方。1951年由商会发起,各布匹店出资,在花街上空和店铺屋檐平齐,由东向西用长幅大红布拉起了天幔,数幅并排,遮住了天空遮住了一条街,家家门口悬挂国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周年,非常隆重,看热闹的人水泄不通。
和花街头衔接的是轮埠路,轮船码头就设在此,它面对中洲,连接花街和大闸,背靠慈云寺和文庙。码头附近有各家轮船公司的候船室和售票窗口,以及货栈,还有数家旅馆客栈。由于客货运并举,日夜繁忙,给花街大闸口带来一派繁华景象。以前商人出门做生意多以水路为主,方便、价廉、安全。比如到上海,可从清江轮船码头上船沿运河开到镇江,再换乘长江大轮抵达上海十六铺码头。解放后陆路交通逐渐崛起,轮船码头开始衰落,1959年大运河码头建成,轮埠路轮船码头也就停运了。现在轮埠路轮船码头旧址已改建为御龙园,河边停泊着四艘豪华画舫游艇,供人们沿里运河游览淮安各处景点。御龙园对面中洲公园已建成,园内仿古建筑具有淮安地方特色和传统风貌,标志性建筑清江浦六角楼屹立在公园最东端。
清江与众不同,其他城市庙宇是文在内武在外,而清江相反,关帝庙在城内清晏园,孔子庙(即文庙)坐落在城外,这又另有历史典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