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祐晚钟


明月出东山,照澈人寰,白云深处隐城湾。鲸浪声声蒲牢吼,敲醒愚顽。

刹事偏生烦,名利无间,好来一剂清凉丹。解识朗然空古应,鸟宿门关。

嘉祐寺座落在陆城南门外。北宋嘉祐五年(1060年)仁宗皇帝微服私幸陆城,沉缅于鱼梁晴霭、马鞍落照、莼湖夜月之胜景,逗留多日,敕于驻宿处建寺留念,并御笔亲书“嘉祐寺”三字,主持聪缇又奉命重建。清太平军焚毁寺宇,法器散失,镇寺之宝“嘉祐寺”真迹及幽冥古钟一并诸灭,只剩残栋败宇,破碑断垣,洗刷于岁月之沧桑,风雨之飘摇。邑人刘敖曾拟重修,后因含怨谪贬,未果。

嘉祐寺原殿宇五进,楼阁重复,满布佛堂,僧僚,金碧辉煌,流丹溢彩,檐牙高喙,鳌吻峥嵘,戒僧众多,钟鸣鼎食。是座拥有四十八井的大禅林。弥勒佛殿东,耸立一座宝顶飞檐八角亭行的大钟楼,内悬幽冥钟一口,高约五米,最大直径二米左右,钟身内外满铸经咒,正楷阳书,亦有篆体大字。拉杆轻轻一击,洪音陡起,嘹亮中天,山鸣谷应,绕梁不绝。相传,明代岳州某吏来县,夜色苍茫中,在道仁玑迷路,马蹄如陷地中,奋蹄难拔,加鞭不动,吏惊慌失措,自思必死。正在危急,忽有钟声从嘉祐寺隐隐传来,虽远如近,虽大却清,人马立如梦醒,终获解释。马到寺门,吏急急礼佛谢恩,斋僧布福,土桥寺产百余亩田地,就是此人所捐,从此“嘉祐寺晚钟”而远近闻名。

嘉祐寺的出名,有多方面的原因:封建王朝好敕天下,假神庙歌功颂德,皇帝多喜沽名钓誉,以御笔题额,嘉祐寺名播遐迩,也就理所当然。明代寺中的宝相和尚,医学绝伦,曾悬丝吊脉,治好皇后的妇科暗疾和奶花疮,属临湘三寄之一;麻和尚的道术,在百年之内知者犹多,寺内历代都有文学诗僧,攀爱风雅,素有唱和,如墨庄和尚颇负文名;该寺为“僧会司”受权统辖全县僧尼,稽查戒律,考究僧行,还设有法堂执事,有僧官之称;寺中幽冥钟大名,居江南各寺之冠,寺里有“泉神”之称的寺井,水中矿物质丰富,味道甘美,冬温夏凉,可治百病,因之传为龙眼喷泉,又说是由观音大士的净瓶甘露所供,旧时建蘸禳灾,必定仪仗鼓乐,礼泉取水,连知县也要顶礼焚香。这些,都无疑为“嘉祐寺”的历代传存,人文繁衍和名蜚湖广添枝加叶,也为陆城地方历史文化添了一页光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