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书院
紫云书院,位于平顶山东脉北麓的紫云山,在竟秀的千峰万峰中,在变幻的四时树色、四时虫鸟声中。书院依势而建,三面环山,一面开阔,对面丈许远是大片翠竹,中间一条狭道穿越而过。门楼里面两棵李敏当年手植的古柏高耸入云,一棵挺拔直立,一棵弯曲向上,历经五百余年沧桑依然充满生机。门前平台上数棵核桃树几可盈抱,何以在这充满书卷气息的书院旁种植核桃树,倒是一个不解之谜。
书院大门边有一片竹林,这片竹子相传是李敏师生栽植,初有亭子大小,而今已是约有十亩的竹园。明代著名书画家沈周一路作画一路书,一山诗来一水歌,游历紫云山时有《紫云书院诗》十首,其《竹林献秀》写道:“一个丘亭传数杆,何尝一日不平安。绿倚卫武诗中见,玉立山公启上看。风入棂窗添飒爽,影临钤阁依高寒。满门君子清如水,桃李虽荣比似难”。极尽赞美之词。在翠竹隐蔽之中,有四根青石柱子,为当年钟鼓二楼遗址。晨钟暮鼓,可以想见当年莘莘学子刻苦研读的浓厚氛围。
沿竹林之间那条两丈多长的狭道狭道前行,将尽处,闻水声,一桥架设涧溪之上。说是桥,数块石板而已。名字却也霸气,叫“观澜桥”。又名“二百三十一孔桥”,让人不明就里,仔细观察,恍然大悟,乃“二柏三石一孔桥”的谐音。涧溪环绕竹园,长流不息,四时不绝,溪水流过仿佛弹奏着高雅的琴音。在数十台阶上,有亭名唤“望月亭”。亭两层,缘梯而上,环顾四周,一面正对书院正门,远远可见书院门楼和两棵挺立的古柏,一面有石径遥通山顶,其他两面看到满坡槲树摇曳,确是观景的好去处。环亭有古柏三株,铁干虬枝。初始并不在意,及看了介绍,不觉肃然起敬,原来此地竟是当年李敏师生把酒临风、赏月吟诗之处,想来是我孟浪了。站在亭上,远远地,仿佛有朗朗的读书声传来,继而,又化作激越的辩论,继而,没有了书声、辩论声,只留下鸟声婉转,流泉和鸣。
亭下的三棵古柏,虽然部分枝干已经干枯,侧发新枝却绿意盎然。树下遍生芳苔,凡草不生;树干上入云霄,若接祥云,想必儒学大理的浸洇已使这些树和书院那两棵古柏一样有了灵性。看着这些树,仿佛看到饱经苍桑的老者颤微微从历史中走来,满脸惯看冷月秋风的平和蔼然。在其中一棵柏树光洁的树干上,有毛笔写着的一行大字:襄城县一高九九级全体同学。本地学生们自然都知道李敏的,联想到刚才在竹林中看到竹干上数不清的人名刻字,或者大家都想在此沾一些灵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