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峰古寺


紫峰古寺位于揭阳市榕城区南部紫峰山北侧梅云镇境内的汤前山。坐西南朝东北,依山而建,高低错落,红墙黄瓦,掩映于“卧狮衔剑”的茂林绿海之中,“紫峰春晓”为揭阳古八景之一。1989年重建一新。

古寺的主要建筑物有山门、正门、大雄宝殿、地藏阁、观音阁、准提阁和斋堂等。总占地面积达6666平方米。

古寺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居寺的正中,殿宇歇山顶高眺,巍峨壮观,高脊中央绘佛号“”,两旁嵌瓷莲花和四大金刚,线条简洁明快,闪闪生辉。殿内金碧辉煌,庄严肃穆,正中供着释迦牟尼佛,两旁坐列十八罗汉,钟鼓佛器,琳琅满目,殿前铜炉高耸,香烟缭绕。大雄宝殿前方两侧,地藏阁和观音阁遥相对望,两阁均是石壁佛龛,雕刻精美。地藏阁右边为先师厅,供奉本寺历代住持神位。观音阁两边则为客厅和禅房。准提阁在大雄宝殿后面。称为后楼。这是一座三厅并排的高台基庭院式的建筑,高台边沿均有栏杆防护。中央供着准提观音,两旁列供十八观音,厅中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名家名联,林林总总,壁上还悬挂诸名家书画精品。准提阁的左厅为学经堂,右厅为大峰祖师堂,两边还有厢房,均为禅房。斋堂在大雄宝殿右侧观音阁之后边,自成一个单元,环境清幽安谧,是佛门善信聚会和悟禅修行之所。

紫峰古寺的历史悠久,它原称紫峰庵,始建于元代至正十一年(1351),历代屡经修葺。据考,明代的弘治、万历、天启和清代的顺治、康熙、乾隆年间,都曾进行修葺。明弘治十四年(1501)汤前村人史智(弘治二年巳酉举人)倡修扩建,改庵为一进三厅。清代乾隆年间,住持僧通顺同僧徒数年往外募捐,采用碧瓦朱甍拓修。后因长年失修,风雨剥蚀,瓦圯墙坍,至“文革”期间更被毁殆尽,遂成废墟一片,杂草丛生,金相无存。1989年人们认识到文物古迹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呼吁重建紫峰庵,并更名紫峰古寺。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在重建古寺理事会的主持下,海内外各界善信慷慨解囊捐资,历时数载,终于使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古刹重光。

随着紫峰古寺的重建,以紫峰古寺为中心的“卧狮衔剑”旅游区已初具规模,前来古寺进香礼佛和游览的海内外人士接踵而至。这里将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景观和保留古迹原有特色的面貌来迎接八方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