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


广州万顷沙湿地的资源很丰富,而且是珠江三角洲的一块很重要的湿地,现在已建成广东省首家湿地公园。

公园离广州闹市区只有五六十公里,却是个“一川稻田绿,十里荷花香,千池鱼虾跳,万顷碧波流”的“世外桃源”。富饶美丽的万顷沙,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人们融入了大自然的韵律,心旷神恰。水网纵横交错,一块块碧绿方正的田园镶嵌在防护林带之间。万亩稻田、万亩蕉园、万亩葵花、万亩莲荷、万亩鱼塘、万亩果林,气势磅礴地构成了万顷沙南国水乡的田园风光。过了“百万葵园”,便转入“海景走廊”,就是“广州湿地公园”。各种草本、灌木、乔木植物,构成了一片绿洲,有浓绿、淡绿、黄绿、深绿、新绿。右边是浩瀚的大海,江海连天,千帆竞揖。

湿地公园的核心区,是一个3000亩的植物园,这里刚引进了30多种植物在盐碱地上种植,有东南亚的无瓣海桑,生长得特别嫩绿壮实,枝叶飘摇,种植不到两年时间已有五六米高;来自华北盐碱地上的怪柳开着粉红色米粒状的小花,地上也萌发出许多浓绿色的小苗;芦苇在不断地扩张地盘,一幅芦苇荡的美景正在孕育;有“海底森林”之称的木榄,正在海滩上布网;还有大叶紫薇、水蒲桃、水黄皮等树种都生长良好。公园正处在生态环境培育的初步阶段,开始把荒沙滩变成绿洲。

据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鉴定,湿地公园已发现的鸟类有22种,主要有黑翅长脚靓苍鹭、斑嘴鸭、白骨顶、燕鸥、花脸鸭、黑脸琵鹭、白琵鹭、鸽称鹭鸯等,是一个“鸟儿天堂”。深居朝鲜半岛“三八线”的黑脸琵鹭,全球目前仅存774只,比大熊猫还珍贵。黑脸琵鹭过去大多数在台湾省台南市的曾文溪口越冬,近年来已越来越少。由于珠江口的湿地环境逐渐得到改善,它们每年中秋时节,顺着北方的气流,带着刚刚长大的孩子经过数千公里长途跋涉,一路风尘,飞到这里来,开始一年中长达6个月的越冬生活。

为了保护鸟类的栖息地,当地政府和森林公安分局以及围垦公司的工作人员日夜巡逻,宣传禁猎的法令。广州湿地公园位于新垦的十九涌,面积1.7万亩。为了不惊扰鸟儿,他们规定从十五涌开始,就不准燃放鞭炮,以保持么园的安静。

万顷沙是由珠江流域的虎门、蕉门、洪奇沥三条支流出治口的泥沙天然淤积与人工围垦而成。这里每年有5000万吨泥沙丁泄。由于河水流速骤然减慢,加上南海潮流的顶托,以及咸淡水混和产生的化学凝聚作用,大量泥沙便在出海口滞留下来,积聚成海涂。近年来勘测的资料表明,这一带水面不到5米的海涂约有30多万亩,其中离水面不到2米的海涂就有20万亩。这些海涂,平均每年向海中延伸100至200米,淤高5至10厘米。从十八世纪初这里出现沙洲起,经过人们一代接一代围垦,因而形成了大片湿地。

根据国际《湿地公约》的规定,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湿地公约》是全球性政府间保护湿地及其生态环境,特别是保护水禽及其栖息地的一个重要公约。我国作为《湿地公约》缔约国,责无旁贷地要认真执行该公约的各项规定,履行缔约国的义务。保护好广州这块湿地不仅具有重大的生态意义,更具有重大的国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