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招寺
明招文化起源于东晋,鼎盛于南宋,传承于当代,是中国传统儒学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武义明招寺又名惠安寺、智觉寺,俗称明招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初年。县史记载,东晋“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曾孙阮孚,赴任广州刺史时,弃官于明招山隐居,晚年又舍宅建惠安寺。该寺至清乾隆年间奉敕改为智觉寺,为我省境内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到五代后唐时期,著名佛教建筑大师德谦禅师前来明招山开山聚徒,由此,明招寺成为当时影响全国的佛教胜地。
明招寺位于武义县城东北上陈村明招山麓,距县城12公里,距金丽温高速西田畈出口1公里。明招寺四周环山,峰峦清秀,风景秀丽。明招寺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比杭州灵隐寺还早500多年,阮孚死后,就葬在明招寺旁。后人为纪念他,在寺内外建造了阮公祠、金貂亭、腊屐亭。宋代时,在寺对面的玩珠山上建造了玩珠亭。清乾隆二十年(1757年),敕赐名“智觉寺”,民间因其坐落于明招山而称其为“明招寺”。以上建筑中,现存的还有大殿、朱吕讲堂、东莱大愚祠、传薪亭。
朱吕讲堂也就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和吕祖谦等学者在此讲学的堂屋,原为丽泽书院旧址,后人为纪念朱吕两位大贤而改称“朱吕讲堂”。吕祖谦出身于宰相世家,他的先祖是山东东莱人,祖父因避难转迁到金华。吕祖谦27岁中进士,官至直秘阁著作郎国史编修。他仰暮阮孚所建的明招寺,也看中明招山的风光,便把自己的祖坟迁到明招山来。他先后两次为父母守墓,与朱熹、陈亮、叶适等名家在明招寺讲堂,一时天下学者云集,明招寺成了当时全国有名的最高学府之一,所培养的人才,史书上称之为“明招学者”。历史上对“明招文化”给予极高的评价。
吕祖谦逝世后,葬于明招寺右前方200米处。墓用石板砌成,墓前有三级拜坛,最下一级半圆形拜坛,直径20米。这块墓地是风水宝地,前有绿水环绕和狮山象山把门,再前面有书台山、屏风山。在这座明招山上,除了本文一开始提到的吕氏5座大墓,还有吕祖谦妻室、继室及整个吕氏家属的很多古墓,合计有30多个,形成了著名的吕氏古墓群。
如今,包括朱吕讲堂、东莱大愚祠、阮公祠在内的明招寺,连同吕祖谦及亲属的墓群,还有传薪亭等古建筑,已一起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