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皇城遗址
1986年4月23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单位。
2001年6月,南宋皇城遗址被国务院正式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宋皇城遗址原为隋唐时期州治、五代吴越国(907-978)的王室所在地和北宋杭州州治。南宋建炎三年(1129)宋高宗赵构君臣一行,南渡抵达杭州,以此为行宫。绍兴八年(1138),正式定都为临安(今杭州)后,以行宫为基础,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至绍兴二十八年,皇城初具规模。宋孝宗以后的诸位皇帝在一百多年中,不断扩建与修葺,南宋皇城最终的规模和汴京大内相仿。南宋皇城东起凤山路,西至凤凰山麓,南抵笤帚湾,北达万松岭,方圆9里。宫城后苑,林木葱郁,怪石夹列,四时花木各题雅名。供皇帝四季游乐的亭台楼阁,有春天醉卧的钟美堂、夏季避暑的翠寒堂、中秋赏月的依桂阁、冬天观雪的明远楼。苑内还有叠石如飞来峰,甃(zhòu)池似小西湖。
德祐二年(1276),元兵进占杭州,元将伯颜掳走了宫内所有人员和器物。自此人去宫空。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民间失火,殃及皇城,宫内建筑焚毁过半。嗣后,改垂拱殿为报国寺,改后殿为小仙林寺,改福宁殿为尊胜寺,改芙蓉阁为兴元寺、改和宁门为般若寺。至正十八年(1358),重修杭州城垣,将南宋皇城截于城外。元末诸寺相继圮毁,皇城渐成一片荒丘。今凤凰山摩崖上,尚存“忠实”二字石刻,相传为宋高宗赵构所书;“凤山”二字石刻,是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洛人王大通的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