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公园


临江公园临江公园位于县城南龟岭之下,练江之滨,以公园面临练江而得名。占地146亩。其址原为峨山著名风景区灵官殿庙群,历史悠久。据康熙《嶍峨县志》记载:最早建筑为玉皇阁,始建于明朝天启辛酉年(公元1621后),崇祯壬午年重修。崇祯癸酉年(公元1633年)王显祖建真武阁、灵官殿。复经历代增建戏台、财神殿、长庚亭、斗母阁、雷神  殿、鲁班殿、吕祖殿、天子庙、娘娘庙,最后又增建张仙阁共14处殿宇,均依山顺势叠层蜿蜒而上。风景区内殿宇楼阁,鳞次栉比,掩荫在一片丛林之中,忽隐忽现,蔚为壮观,被誉为“峨阳胜境”。后山龟岭,山高林密,“采樵者往来于曲径回斜之蹬,行歌互答,声韵悠扬”,被誉为峨阳八景之一称“龟岭樵歌”。民国初年曾借殿宇设立过“蚕桑学校”,后又设过“国民短期小学”,抗日战争时期作过转运军用物资的兵站。1958年大炼钢铁,风景区的林木被毁,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各殿内塑像毁之殆尽。1970年又遭7.7级强烈地震,景区遂成废墟,殿宇基石均被拆作他用,原有殿宇、林木荡然无存。1960年至1965年在一台坡顶种植茶、挑、梨等,称“花果山”。1968年将东侧坡地划为县委“样板山”,种植上千株板栗树。1983年县九届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在原址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综合性公园,命名为“临江公园”,恢复了灵官殿风景区。现在新建成古典式公园大门,黄色的琉璃瓦屋面,脊上有动物吻兽和葫芦宝顶。油漆彩绘梁柱,飞檐翘角,通过精心彩画,显得古朴、典雅。门前是200平方米的水池.水清透底,映衬着青翠如黛的树木倒影。进门是“千层叠”,一条溪水从8米多高飞流直下,使整个公园增色不少。公园内建盖了传统式的“望亭”、“四角亭”、“六角亭”三个亭阁。这些亭阁均属木结构,琉璃瓦屋面,梁柱上均用油漆精工彩画。亭下靠座的设置和盆花异草的摆布,加之亭址扼据高岗,地势险峻,故偶得观赏小歇,使人顿觉无限舒坦,心旷神怡。在公园入口处西侧建有“纪震亭”,亭内碑刻记录峨山有记载以来各次破坏性地震烈度概况,亭上绘有多种动物在震前的异常表现,提醒人们对地震前兆的认识亭院内塑有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像,其身后不远处砌设地震仪图案屏壁。公园中部建起了“蘑菇亭”和“映月池”景点。蘑菇亭为一高-低两朵人造蘑菇相连,高4至5米,白色,既有雕塑艺术的现赏价值,又突出了峨山盛产蘑菇的含意。映月池紧依蘑菇亭西侧,呈半圆形,池中有喷水台,涌水时似喷泉。公园的山顶上建有革命烈士纪念塔,纪念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英勇献身的181位烈士的英名。公园共建有772级人造石阶,由山脚蜿蜒向上直达烈士塔前。公园经历年建设,广植青松翠柏绿竹,培养花卉,现已丛林成荫,四季常青,成为峨山各族人民的浏览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