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师范学院


楚雄师范学院地处滇中腹地,所在地楚雄彝族自治州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素有“人类发祥地”和“古生物宝库”之美誉,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楚雄师范学院是2001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集全日制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广播电视教育、成人教育于一体的本科院校。学院总占地面积635亩,分为新、老两个校区。老校区位于楚雄市鹿城南路雁塔山,校园布局依山造势,错落有致,曲径宛转,树木葱笼,樱花夹道,碧草如茵,山巅古塔素以“文笔”之称名播遐迩,是楚雄地区著名的“鹿城八景”之一。新校区位于楚雄市花果山,与老校区毗邻而建,建设方案由深圳大学建筑工程设计院设计,颇具浓烈的时代特色和现代气息。目前已完成40000平方米的教学实验综合楼(包括图书馆大楼)、5000多平方米的行政办公楼、15000多平方米的3幢学生公寓、5800多平方米的餐饮中心等共计6.52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并于2004年9月投入使用。完全建成后的新校区将是一个极具品位、环境优美、特色鲜明、适合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现代化大学校园。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支撑,以管理为保障,牢固树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效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健康成才和长远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从实际出发,确立了“面向市场、服务地方,立足彝州、辐射滇西,面向云南、服务全国,发挥优势、注重特色,以师为主、综合发展”的发展定位和“把楚雄师范学院建成楚雄地区中高级人才培养基地、教育教学改革窗口、学校科研工作龙头、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的建院目标,并确定了实现这个目标的基本发展思路,即:围绕以育人为根本,推进二次创业,把学院建成合格本科院校这个目标;抓住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和理顺体制、激活机制两个关键;深化教育教学、内部管理体制和后勤社会化三项改革;建设师资队伍、专业学科、教学科研现代装备、新校区四大工程;构建科学的行政决策和管理、教学科研成果质量评价考核管理、对外交流合作的开放办学管理、学生教育管理、教职工管理五个规范管理体系。同时制定了以“打基础、调结构、推改革、创环境、提质量、争名优”为主线的六大工作措施,全面推进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使学院的办学水平、办学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得到了迅速提高,学院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据2004年9月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和中国青年报联合完成的《中国高校综合竞争力评价报告》显示:在全国列入综合评价的487所一般高校中,我院综合竞争力指标排名居232位,在全国90所一般师范本科院校(含27所师大)中排名居21位,在62所本科师范学院中排名居第9位,在云南省列入评价的一般本科院校中排名居第6位。

另据 颇具社会影响的“网大教育网站”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2004”统计,在全国纳入统计的651所本科院校和云南纳入统计的16所本科院校中,我院综合办学排名分别居416位和第10位;学术成果在全国居303位,在全省居第7位;教师资源在全国居435位,在全省居第10位;物资资源在全国居249位,在全省居第5位,一所现代化本科大学正在 彝州大地崛起。经过四年的努力,楚雄师范学院逐步形成了教育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学院现有13个系和一个成人教育学院,开设有23个本科专业、17个专科专业。同时,成人教育学院还开办了40余个电大和成人教育函夜大本、专科专业。目前,学院的4个院级重点学科、6个重点专业和45门主干课程的建设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中“汉语言文字学”等3个学科还获得了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计划聘请客座教授基金的支持。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670余人,其中本科在校生5508人,面对全国17个省、市、区招生。各种层次的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员达8777人,各种非学历培训学员年均突破3000人次。

学院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格局初步形成,成为楚雄地区乃至云南省培养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师资及经济建设人才的重要基地,为楚雄州和云南省的教育发展、经济繁荣与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现有教职工597人,其中专任教师371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4人(其中3名教授为硕士生导师),副教授121人,讲师198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人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6%。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共10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9%。建院以来,学院努力创造环境和条件,激励教师奋发进取,敬业有为,涌现出了一大批年轻的教学、科研骨干,其中有5名教师荣获国家教育部、人事部表彰为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有4名教师荣获省、州政府授予的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称号,有11名教师荣获云南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有8名教师荣获云南省教育基金奖和曾宪梓教育基金奖,有2名教师当选为“楚雄州十大杰出青年”。学院学术气氛浓厚,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学术水平日益提高。建院4年来,共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科研课题108项,科研经费累计达369.1万元;本院教师在国内外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文艺作品近1000篇(其中11篇被科学引文索引 SCI 收录,9篇被工程索引 EI 收录),出版专著和参编教材40余部,有47余项科研成果获省、州奖励。

“中青报中国大学评价”显示,学院科研竞争力指标在全国487所一般大学中居第75位,在全国90所一般师范本科院校(含27所师大)中排名居第21位,在全国62所本科师范学院中排名高居第4位,在省内列入评价的本科院校中排名居第4位,仅次于云大、云师大和昆明理工大学;另据“网大教育网站2004中国大学排行榜”统计,学院科研学术成果指标排名在全国纳入统计的618所本科院校中居于303位,在全国98所师范本科院校中居于50位,在全国62所师范学院中居于19位,在全省内进入统计的15所本科院校中居第7位,仅次于云大、云师大、云南民族大学、财贸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和昆明医学院。学院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十分活跃,建院以来,先后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学家申泮文等到校作学术指导,全国知名学者徐中玉、刘焱、宗廷虎等也应邀到我院参加学术研讨和讲学。2003年以来,积极与越南、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部分高校加强联系,实现了人员互访,并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

近4年来,还先后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聘请外籍教师8人,接待10余批国(境)外来访代表团、访问学者100余人次,有30余名教师和管理干部出国(出境)留学、考察。2005年初,在省内高校中率先组织在校大学生组成考察团,赴美国西俄克拉荷马大学等五所大学进行交流访问,展示了学院的形象,扩大了学院的影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学院打开办学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院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支撑条件。学院图书馆现有藏书70余万册,馆舍面积和馆内设施在全省高校名列前茅,为学科专业建设和学生学习提供了较好条件。建成了集网络管理、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公共计算机实验于一体的信息管理中心,建设了从事计算机职业技能鉴定的云南省第84职业技能鉴定所,建成开通了与中国教育科研网联网并覆盖全院各系部的校园计算机宽带网络,为实现全院办公、教学、科研、管理的现代化,并为社会提供计算机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供了重要物质技术支撑;功能先进、设施齐全的两座实验大楼,为各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电教演播厅、音像资料室、电子阅览室、各类琴房、画室、体操房、健身房、标准游泳池、标准田径场及篮球、排球、足球、网球、乒乓球等设施一应俱全,为艺术、体育教学和师生文体活动提供了良好条件和活动场所。建院四年来,学院紧紧抓住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这一目标,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安身立命之根本,全力以赴深化教学改革,有效调动了广大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近四年来,在全国性的大学生英语写作大赛、英语演讲比赛、数学建模大赛,全省性外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艺术、体育等项目竞赛中,我院师生均获得较高奖项,在同类院校中名次排前,使学院的影响不断扩大,社会认可度和大学生就业率明显提高。

2004年5月,我院在还没有本科毕业生的情况下,通过省专家组对学院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学院管理等的严格评审,经省学位委员会批准,提前一年取得了学士学位授予权,成为一所真正意义上的本科院校。同年,学院还分别荣获省级“文明单位”、“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云南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云南高校先进图书馆”等光荣称号,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表彰奖励。这些成绩的取得,有力地保证了学院育人目标的全面实现,促进了学院的建设发展和优良校风的形成。迎着高等教育大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时代浪潮,楚雄师范学院将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富有特色的办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朝着建设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迈进,以更加优异的办学质量和办学业绩,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做出一所现代大学应有的贡献。

院党委书记:史 政 院 长:李 明 党委副书记:李云峰 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李正武 副院长:姜子华 副院长:陆 华 副院长:谢志林 副院长:李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