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春古聚落风情
恒春半岛早在清朝时期 即因农渔业的发展,而于今日恒春、车城沿海及满州等地产生不少聚落,交通的不便及其特殊的地理、气候因素,使得半岛上的村舍所呈现出的风貌,大异于台湾各地常见的闽式建筑,反因渔事上的往来,而与澎湖的传统建筑相近,加上当地居民特殊的生活习性,间或受日据时期仿欧风格的影响,在台湾地区自成一格。
半岛上的建筑深受生活机能影响,基本形式概以供奉祖宗牌位的神明间为中心,向左右延伸成正身,形成所谓的“一条龙”。一条龙式的屋舍沿着主要街道毗邻排列,呈带状发展,是恒春、车城沿海聚落常见的景观;后因家丁繁衍而增建护龙,再形成“辘轳把”或三合院的形式。然不论何种型制,此地的民宅普遍有宽敞的前埕,除了作为农渔时的工作场所外,亦是孩童嬉戏、家人休憩及联络邻里的重要场所。
随着村落的发展,新的屋舍层叠错落在主街道后方,各住户间有巷道相连,并圈造出大小不一的公共空间,这些空间由于阻挡了强风,且因接邻各住家而成了闲话家常、联络感情的地方。对造访的游客而言,这也成了走访古聚落风情的最佳漫步途径,目前在恒春万里桐一带仍保留相当完整,走进巷弄间,恒春半岛的强风炽日顿时隔绝于外,另有一番悠闲感受。
恒春半岛每逢秋冬便会吹起强大的落山风,因此建筑上也可看到不少防风措施,形成恒春古厝的重要特徵。例如,屋舍正面多砌有内外两堵外墙,兼具防风隔热的功用;为防强风掀顶,此地的出詹短而窄,并多于其上砌一短墙,称为“女儿墙”;“兔耳”的设计,则是为了悬挂木板,提供门窗又一层的保护;此外,屋顶、墙体也因防风而砌得厚实牢靠,虽看不到飞詹走壁之精美,却另有一番朴实的风味。
目前恒春半岛上保存较完整的古聚落,以恒春镇的万里桐和大光最具代表,而万里桐韩宅、大光吴宅、白砂陈宅,以及车城乡的射寮清河堂、后湾许宅和满州乡的尤宅等,是其中最值得探访的古宅。
交通指南:
1.由恒春搭往下水堀的高雄客运,在射寮和后湾下车,可分抵清河堂和许宅。
2.由恒春搭往万里桐的高雄客运,可分别抵万里桐、白砂、大光;另往合界、顶白砂等地的高雄客运,亦可抵白砂、大光。
3.由恒春搭往长乐、港仔、南仁路、高士等地的高雄客运,在满州下车,即抵满州尤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