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寺
碧水寺位於绵阳城区涪江东岸。从城区望去,绵延於龟山脚下、涪江之滨的建筑群依山造势,错落有致。碧水寺主体建筑飞檐翘角,上指蓝天,下连碧波。古树佳木,遮天蔽日。山光水色、园林古迹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天然艺术画廊。
碧水寺始建於唐代,唐宋时期曾称水阁院。因崖壁泉水终年流淌、叮咚悦耳,故民国时期又称作滴水寺。宋代,僧众信士依碧水崖扩建寺庙,易名碧水寺。碧水寺历经兴废,到1981年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时,仅存破烂不堪的一楼一底小庙。1985年,市文管所开始对碧水寺进行维修保护,历经数载,建成了占地60余亩的碧水寺文物风景区。199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朴典雅的门庭上,悬挂著冯其庸先生书画的「碧水寺」匾额。沿石阶而下,从曲折的林荫道来到江边开阔处,矗立著一座3层楼歇山式大殿。大殿底层有唐代石刻观音立像、摩崖佛教造十八龛、石刻金刚经三十二品。观音立像为圆雕,高5米。头著化佛金冠,耳佩金环,颈系璎珞,两眼轻合,面带微笑,神态安祥,超凡脱俗;袒胸,披贴身袈裟,束腰,下著玉裙,腰间缀精美饰佩;左手持净瓶,右手施无量印。体态丰满,雍容慈祥,具有典雅的盛唐遗风。
摩崖造像为深浮雕,大的造像每龛两米见方,小的造像高不盈尺。刻像多的几十尊,少的仅一尊。最有代表性的为五十一菩萨图。人物为深浮雕,紫竹等饰物镂空雕。主佛座于莲台上,侍者、菩萨6层分布,或座或立,形神兼备,雕刻精细,有施金彩绘痕迹。国家文物出版社研究员黄先生说:「碧水寺五十一菩萨图与龙门石窟五十一菩萨图构图,雕刻手法相近,但是,比龙门五十一菩萨图保护完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碧水寺的石刻,题记绝无人为毁损,确属不易。除所处的独特环境,更反映了当地民风纯朴,人们对佛教文化艺术的尊崇。
大殿2楼陈列著数十尊观音雕像和四通释道儒三教合一的千佛碑石刻像。3楼陈列著著名画家的观音绘画,这些质地不同,造型生动、技法卓越的艺术品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攀高登临,环顾碧水寺园内草禾欣欣,层台茸翠,参差曲折的楼台亭阁掩映在花草树林中;俯视一江碧水滔滔东逝,江上渔舟,中流击水,岸边白鹭嬉戏巨翔,远眺对岸,绵阳城高树林立,五彩缤纷,三桥横跨,人来车往。城市繁荣喧哗,更显古寺的宁静清幽。碧水寺的风光犹如水墨丹青描绘的画卷,碧水寺的文化艺术内涵似一部历史巨著,碧水寺的闲情逸趣像抒情的诗歌,只有当您置身其中,才能深切体味和悉心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