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椿坪


洪椿坪,海拔1120米,周围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有黄心、夜合、红回香、黑壳楠、润楠等。植物群落结构复杂,是全球保存较完整的、典型的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具有重要的科研和保存价值。洪椿坪上建有洪椿寺,最初由宋代僧人楚山性一禅师所建,原名千佛禅院,也叫千佛庵。明崇祯四年续建;清重修,因寺前有三棵古洪椿树而得名。传为印度宝掌和尚结茅处。

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修寺外牌坊。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正月初三,寺毁于火。乾隆四十七年至五十五年(公元1782~1790年),云峨、圆瑞禅师历时8年募化修复。乾隆五十六年新修普贤殿。1913年僧悟定、大明修缮。1938年,在院内辟建林森小院。1953年培修,1980年以来全面维修。寺前三棵洪椿树,一棵在寺院的南面,在那次大火中被焚,但枯木至今不倒;另一棵在高岩边,约在百年前的一次岩崩中掉于山下;最后一棵在寺门左侧的密林中,至今仍存。此洪椿经专家鉴定,树龄至少在1500年以上,被视为长寿树。洪椿树,属栋科落叶乔木,胸径可几人合抱,有三、四丈高。传说,五百年开一次花,五百年结一次果。《庄子》一书中载,此树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是神奇的万岁之树,所以人们把洪椿当作“树神”。

洪椿寺建有殿宇三重,气势巍峨,蔚为壮观。殿庑简洁,宏阔宽敞。洪椿寺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观音殿、千佛楼以及林森小院和禅堂、僧舍等等。

洪椿坪内珍贵文物数不胜数。

一是楹联众多,且品位较高。如“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内煮乾坤”,“处己何妨真面目,待人总要大肚皮”。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观音殿门坊上1921年四川什邡人冯庆樾撰写的双百字长联,是峨眉山楹联中联语最长者:“峨眉画不成,且到洪椿,看四壁苍茫;萤然天池荫屋,泠然清音当门,悠然象岭飞霞,皎然龙溪溅雪;群峰森剑笏,长林曲径,分外幽深。许多古柏寒松,虬枝偃蹇;许多琪花瑶草,锦彩斑灿。客若来游,总宜放开眼孔,领略些晓雨润玉,夕阳灿金,晴烟铺绵,夜月舒练。临济宗无恙,重提公案,数几个老辈:远哉宝掌住锡,卓哉绣头结茅,智哉楚山建院,奇哉德心咒泉,千众静安居,净业慧因,毕生精进。有时机锋棒喝,蔓语抛除;有时说法传经,蒲团参究。真空了悟,何尝障碍神通,才感化白犬衔书,青猿洗钵,野鸟念佛,修蛇应斋。”这副对联应对工整,文彩飞扬。上联描绘峨眉毓秀的山景,下联则缅怀寺中大德高僧,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巧寓其中。

二是观音殿楼上的一盏木制千佛莲灯,檀木雕琢精工彩饰。它高2.25米,直径1.2米,七方翘角,上下200余尊佛像雕嵌其上,七方角柱上有九条金龙盘柱,上面还刻有云龙怪兽以及神话故事图案,八面玲珑,数百尊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组成一幅幅神话故事图景,是世间罕见的一件艺术珍宝。灯上造像佛教、道教和平共处,亦颇不多见,七方千佛莲灯,据说是法能和尚在清朝末年所制。

三是寺内还保存有一通清朝乾隆年间的木质“正明司碑”,记述为汉藏两种文字所书,藏传佛教徒朝拜峨眉山始略。此碑是四川唯一的木质藏汉文木碑,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

大佛宝殿前有一个石砌方池,供放生之用,上有碑刻“洪椿晓雨”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