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峰寺
仙峰寺古名慈佛院,因寺后海拔1752米的仙峰岩高耸入云,云重雾浓,庙宇在雾中时隐时现,恍若仙 山琼楼,故改名仙峰寺。天顺初年(公元1328年)修建,又名天峰禅院或仙峰禅院。明万历四十年(公 元1612年)本炯禅师重建。明崇祯十六年毁于火。清乾隆四十四年再度重建。它附近有全山最大的天然溶洞九老洞,所以本地山民也把这座寺庙直呼作“九老洞”。仙峰寺、九老洞,一寺一洞与周围山景融合在一起,成为“峨眉山十景”之一的“九老仙府”。
寺宇建筑由仙皇台、弥勒殿、大雄殿、舍利宝殿、餐秀山房组合而成。为了抗御山风,寺宇屋面全为锡瓦、铝皮所盖,衬托于浓翠欲滴的苍藤古树之中,每当阳兴灿烂的日子,万绿丛中银光闪烁、十分壮观,故有“碧海圭玉”的称誉。
弥勒殿,石柱重檐,上悬一额“仙峰禅林”为吴兴王震书。殿门有联二,其一:“寺号仙峰,洞邻九老;门迎佛顶,台栖三皇。”为清诗人卢廷栋撰联,鲜英书。另一联:“问九老何处飞来,一片碧云天影净;悟三乘遥空望去,四山明月佛光多。”为清末诗人刘咸荥撰文并书。殿中一联:“万民有求,看涉水登山,到处不远千里;一生无偏,喜忘利思义,此中自锡百朋。”虽作者不详,但联文颇含立身处事的哲理,故人们抄录者不少。第三殿名舍利宝殿,亦名贝叶殿。殿中有舍利铜塔一座,为煅打部件级合而成,共七级,通高3.5米,通体敷金,光彩照人,塔中藏有上海龙华寺僧清福于1904年、1906年、1910年,三次经越南、泰国、新加坡、印度去锡兰取回佛骨舍利15枚,贝叶经3卷,玉佛5尊。以舍利3枚,贝叶经2卷留赠仙峰寺。寺僧海岸、海良特营造舍利殿、舍利塔予以珍藏。殿中有二联,概记其史要。
其一:
香火结前缘,不必航海梯山,自得西天真秘决;
佛经留后果,从此赤文绿字,永作东土大乘禅。
其二:
九老烟霞,逍遥洞内;
一藏经典,贮积楼中。
寺内客堂陈有《九老图》、《万壑一钟图》大横披二轴,为清同治二年,日本画僧田宽、松涛所作。为中国水墨画中的大写意山水,宗法清初的“八大山人”,笔意高雅。寺左有九莲池,为清光绪二十七年凿岩而成。水清如鉴,清影照人。夏不盈溢,冬不结冰,为山中名泉之一。过九莲池,有女九老洞,传说古有九位老人隐迹洞中故名。洞下深谷水声汩汩为黑楷潭,乃山中黑龙江源头。
寺后有棵连香树,树龄已550多年,树高26米,径围5.1米,集古树名木一身,实为它处难见。
寺前不远有石亭名“仙皇台”,传为黄帝轩辕氏来山访道,在此遇天皇真人故名,亭后岩壁刻有“九老仙洞”,传说这里原有一洞与九老洞相通。天皇,为中国远古帝王之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古有天皇、地皇、人皇。”故引台又称“三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