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里
锦里,成都刚刚诞生的一个新街名,武侯祠旁一条长350米、宽不到4米的仿古小街。在都市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包裹中,让我们找回儿时的回忆,享一份心情的休憩。
今天,我们带你走进锦里,而锦里则带你走进一个美妙的周末。从锦里开始,早报热线将在每个周末寻遍成都。哪里好吃好玩好看?跟着我们慢慢逛吧。
你也可以来点题,剩下的交给我们,让我们一起,边寻边品,共度都市“美妙周末”。
请先停一下脚步,在你踏上锦里一条街的石板路面上之前。请端详一番那漆黑的街口木门,还有在冬日成都夕阳里闪着黄色光芒的门环,品味那副“史标三国辉秦汗,客聚五州乐古今”的门联;或者,还需要闭几分钟的眼睛,忘掉现代汽车的轰鸣,忘掉霓虹灯的闪烁。这样,你就调整出了逛锦里的心情,可以悠悠闲闲漫步了。
走进锦里一条街,年轻人可以观摩成都市井生活的历史标本,而老年人,则回到了滚铁环和扯响簧的童年。过去的日子,在这里慢慢倒回来给你看。
玩响簧彭州艺人招式多多端碗老成都特产的“三大炮”糍粑,摸摸张飞牛肉店里那个豹眼虬须的张飞像凸起的肚子,跟“古人”开个玩笑,问一声“几个月了”。
朝前走。几十号人围成一个圈子,巴巴掌拍得哗啦哗啦响,叫好声轰然。挤进去看热闹,咦,是个卖响簧的小贩在给人们示范怎么玩耍。响簧,对玩电脑、打电动的今日少年,是一个从父辈嘴里陌生的词汇,但对40岁以上的人,那简直就是童年的欢乐总动员。
响簧,两张巴掌大的薄圆木片对扣,像一面小鼓,“鼓身”开着3至9道不等的门;半支铅笔长、拇指粗的木柄粘在“鼓面”中心;另有两截尺长竹竿,用纳鞋底的麻绳连着。玩时,用竹竿上的麻绳勾着响簧的木柄,绞着,抖动,借绳子散开的力道,带动响簧转动。在转动过程中,风从鼓身开着的门钻进,于是,响簧就呜呜鸣叫。
玩响簧的摊贩叫杨明龙,彭州人,家里世代制作响簧。他表演着,半是广告,半是普及。响簧随着他抖动的绳子,像一个弹子在空中跳跃,嗡嗡叫着。他将身一扭,响簧跃过绳子,跳到竹竿上,顺着竿直溜溜爬,杨明龙叫道:“这叫猴子爬树!”他又将身体一弓,“猴子”回到绳子上,呜呜叫着,从竖着的绳子底端冲上顶端,旋转着,杨又是一声大喝:“看我蚂蚁上树!”再后来,他手腕一抖,响簧霍然一下蹦将起来,跳到一层楼高的空中,然后下坠,稳稳当当定在绳子上,继续旋转、呼啸,“这叫打天挂!”
掌声雷动。有人抓过响簧,模仿着抖绳,却听“吧嗒”一声,响簧掉到地上。杨明龙笑笑,有骄傲的味道,又玩起提簧。提簧就是在响簧的木柄另一端又连着一面小鼓。提簧在他手里旋转着,呼叫着,跟蜂鸣般的响簧不同,提簧更浑厚,像飞机起飞时的轰鸣,像深夜汽车碾过街道……
杨明龙很为做响簧的祖传手艺自豪,他说,有物证证明他祖父的父亲时代在彭州做响簧就很有名了,“你到彭州问问,看谁不知道杨车车?”
蚕丝坊布衣蚕娘最有味道
那对像锄把一样粗的木筷在筷子店的屋檐下摇晃,客栈的小伙计正摸着雕花绮窗……350米长的街道并不难走,可是,黄包车错身而过,为什么不坐坐呢?那正是要找的那种感觉!
锦里共有4辆黄包车,短褂布鞋的车夫,拉着西装夹克的现代人招摇过市。给另一辆黄包车上的白衣美女招招手,伊人嫣然一笑,飘然而去。
黄包车在卓尚蚕丝坊前停住。这是一家现做现卖的仿古作坊,让你在买走一床丝被、一张丝绸壁挂时,顺便看看几近绝迹的纺织技艺。
一只直径约两米的木头饭甄,架在石头砌成的灶上,甄里蚕茧堆得冒了尖。在纺丝流程中,第一环就是把蚕茧用木炭火蒸至八成熟。当然,这里只是做下示意给城里人看,并不真的蒸。
扭头看看,3个着土蓝布衣的蚕娘正在黄桶里分丝。蒸好的蚕茧在水里泡软,将指头大的蚕茧撕破,拉成16开书大小,挂在屋梁下阴干。蚕娘说,阴干蚕茧的温度必须控制在20摄氏度左右,高了低了蚕丝都要发涩。3个蚕娘,一天分下来也就分几两重的蚕丝。她们的表情,不因为参观者拍照而改变,她们说:本来就是表演给人看的,就是让人们看了来喜欢丝织品的!
在作坊的另一端,靠近木窗下,有织机在咯吱咯吱叫,一织娘无声地织着阴干的蚕丝。下午的阳光透过窗子,斑斑点点洒落在古旧的织机上,洒落在她垂着的睫毛上。她的身后墙壁上,有一张张丝织壁挂:松鹤延年、富贵牡丹、寿星献桃……图案很中国,很成都。
逛戏楼老外感觉见了世面
路过诸葛井,虽然井盖封着,听不到树叶掉到井水里的喟叹,但还是到井边坐几分钟,让我们怀念一下几千前在成都鞠躬尽瘁的智慧化身吧。然后,到中药铺里嗅嗅药香,到蜡染坊里看姑娘们制作蜡染,买不买,她们都会给你一个很乡土很淳朴的微笑。然后,我们到戏楼里听听戏,看看变脸,喝喝盖碗茶。
10元或者15元,茶钱高低看茶客自便,既是茶钱,又是戏票。楼上高高一个戏台,台下坝子里竹几竹椅,有掏耳朵的,有卖小吃的。坝子两边有两层木楼,是贵客专座,深红木制八仙桌、靠背木椅,自显一分尊贵。鼓锣一声,节目开始。老外激动了,巴掌拍得啪啦啪啦,口里吼着“Good!Good!”脸红筋涨,一副“见了世面”的陶醉样子!
拍拍喝得鼓鼓囊囊的肚子,踱出戏楼,随便逛逛,买点玩意回家哄孩子,到“百姓寻根堂”查查自己姓氏来源……
日头渐落,街灯渐明,再叫一乘黄包车,坐着出街吧。随着车夫颠颠簸簸的脚步,有些味道在心里慢慢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