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木寺景区


郎木寺位于四川阿坝州若尔盖县红星乡境内,是一个纯牧业地方,这里群山环抱,著名的有桑吉拉木色山,曲布玛山,扎布山,念青山,斜玛山,白龙江从纳摩大峡谷中奔涌而出,清澈的身影轻灵地穿过这块狭长的谷地,公元1413年,一世格尔登活佛在纳摩大峡谷谷口建了一座山庙,经过几世活佛的努力,至五世格尔登活佛时,终于建起了今天大家都熟知的格尔底寺。

许多人都认为郎木寺就是寺院名,其实,这里有三座寺院,与格尔底寺遥相对应的是甘南州的赛赤寺,还有一座清真寺。他们的全名分别是安多达仓纳摩寺,即格尔底寺,安多达仓赛赤寺和郎木寺清真寺。

郎木寺属藏、回、汉杂居。不仅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色彩浓郁,而且地势险要,风光秀丽。当你乘车行进在荒凉的西部山区时,突然眼前一亮,浪木乡入口处的的一片巨大红色砂砾岩岩壁的山岩,雄伟而挺拔,颇有美国克罗拉多大峡谷的风貌。

郎木寺总共有3000多人,全都以放牧为生。这里海拔3350米,和羊一样多的牲畜是耐寒的高原牦牛。牧民们的帐篷大都建在山坡上,帐篷是用牦牛毛编织。人们以牦牛奶制成的奶酪、酥油为食物;这里有些奇特的风俗比如牦牛粪用手抹平晾干后用做燃料,还有这里的孩子出生之后,就放在羊皮缝成的袋子里,背到会走路,六、七岁之前,一般都不穿衣服。

郎木寺虽是个小镇子,却也是个“国际化”的小镇。游客来自四面八方,经营者也来自四面八方,这种感觉跟丽江有些类似,但又有着截然的不同——丽江是美女、郎木寺是型男。郎木寺的国际化路线开始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一个美国传教士踏上了这块神奇的土地,直到1957年住了十几年才离开。他在这里完全融入了藏民的生活之中,似乎他的传教留下的只是一个过程——曾经在这里走过,因为今天已经看不到除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之外的其它宗教的痕迹。郎木寺这个名称给人的感觉是个寺庙,而不是个地名,很多人以为它是一个大寺,其实不然。郎木寺主要由四川境内的格尔底寺和甘肃境内的赛赤寺共同构成,两寺均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寺庙。

一条小溪从小镇中流过,宽不足2米,却有一个很气派的名字“白龙江”。刚出山的白龙江水清澈见底,自西向东而来,将郎木寺乡一分为二,在市镇中心转个弯向东流去,在岷山的群峰之间,奔腾数百公里后汇入嘉陵江。小溪虽不起眼,却是两省的分界,北侧属甘肃,有赛赤寺、晒佛台、白塔、天葬台等;南侧属四川,有格尔底寺、白龙江源头、纳摩峡谷。在格尔底寺入口处还有一个清真寺,瘦削耸立的叫醒楼与浑圆的佛塔并立,甚是有趣。这里是藏、回、汉杂居的边缘地带。一条小溪分界又联结了两个省份,融合了藏、回、汉三个和平共处的民族,喇嘛寺院、清真寺各据一方地存在着,小溪两边的人们各自用不同的方式传达着对信仰的执著。

穿过小街,逆白龙江而上,不远便来到四川格尔底寺。格尔底寺全称是安多达仓纳摩格尔底寺。达仓纳摩为藏语,达仓意为“虎穴”,纳摩(或称郎木)是指“仙女”,故该寺之名可译为“虎穴中的仙女”。位于寺后的纳摩峡谷是这个地区少有的石灰岩地貌,谷口就是著名的纳摩洞。还有好奇心的话,就逛逛峡谷,探寻一下白龙江的源头吧。峡谷中林木葱葱,泉眼密布,每一个泉眼流出的小溪都将汇成白龙江。

与格尔底寺遥遥相望的是在甘肃境内的赛赤寺。在甘肃境内,随着缓坡,漫游赛赤寺,最后爬上赛赤寺的高处,远望郎木寺乡和纳摩峡谷。赛赤寺的赛赤在藏语里是法台的意思(法台相当于寺庙的主持),由于创建者曾是拉萨甘丹寺的法台故名。在藏传佛教格鲁派中,一般对担任甘丹寺主持者尊称为“甘丹赛赤”。

格尔底寺全称是安多达仓纳摩格尔底寺。达仓纳摩为藏语,达仓意为“虎穴”,纳摩(或称郎木)是指“仙女”,故该寺之名可译为“虎穴中的仙女”。位于寺后有纳摩神峡,有仙女洞、白龙江源头等景点,峡谷全长大约8千米,沿途怪石嶙峋,风景独特。

走进格尔底寺,可以见到雄伟瑰丽的四个大殿,闻思院、医学院、时轮殿和护法殿。闻思院旁是最负盛名的肉身舍利塔,这里供奉着五世格尔登活佛的肉身舍利,是全藏区历史最长、保存最完好的肉身舍利,尽管时光已过去了200多年,肌肤仍有弹性,面容仍然如昔,在每天的诵经声中佑护着信徒的平安吉祥。寺院在群山的环抱中静静地伫立着,飘舞的经幡传导出浓浓的宗教气息,虔诚的信徒磕着等身长头来此转经,转动的经轮转去了今生的苦难,转来了来世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