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宝宁寺


宝宁寺位于右玉县城内东北隅。据《朔平府志》和寺院碑文记载,该寺建于明代成化年间,清代康熙年间重修。该寺现存中殿、后殿两个部分:中殿面阔七间,为单檐歇山顶;后殿是宝宁寺之主殿,规模较大,面阔七间,进深六间,为单檐歇山顶,寺内原有水陆画一堂,为明代所绘,内容丰富,儒、释、道各界人物齐备,色彩富丽,画工极精,如今已移存在山西省博物馆。

昔日右玉县城内有五十余座庙宇,规模最大者为大明建造的宝宁寺,俗称大寺庙。该寺坐落在城内大东街路北,砖木结构,规模宏大,占地约八百平方米。据明成化十年(1474年)碑记所述,寺建于天顺四年(1460年),由大雄宝殿(即正殿)、天王殿(即过殿)和前殿组成。左右钟鼓二楼,正殿与天王殿之间有东、西、南三十余间配殿,山门两侧精巧玲拢的牌楼两座。寺内水陆画一堂,为明代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过去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众僧为庆祝浴佛节,举办隆重的水陆道场,同时将水陆画悬挂出来,供人们观赏。明弘治元年(1488年),宝宁寺进行了一次全面维修,填补了始建中的不足,使该寺更加完美壮观,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第二次维修。清代宝宁寺一直是一座香火旺盛的古刹。

山西宝宁寺风景图

进入民国,特别是日寇入侵右玉后,宝宁寺遭到了人为的损害和战争的破坏,很快衰落,山门、牌楼、钟鼓楼以及东西配殿相继拆毁。解放后的1976年又遭受六级以上地震的影响,大雄宝殿梁架倾斜,殿顶断裂,漏雨糟朽,一代精美的明代建筑眼看就要毁于一旦,在此紧要关头,时任县委、政府主要领导,1983年经请示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拨款抢修。省、区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先后请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山西大学诸教授、学者进行了研讨,确定了维修方案。省文物局拨专款20万元,木料70立方米。1990年7月24日动工,历经10个多月的艰辛工作,于次年1l月3日维修完毕。经过拆除毁坏、配制选料、加固处理、整架归位、分别组装、封顶挂瓦、内外抹墙、里外铺地、制作门窗等工序,使大雄宝殿焕然一新,成为右玉境内仅存的一大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