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门


出清真寺向北,便见一高大的古城门巍然屹立,这就是台儿庄大战又一遗址—中正门。

台儿庄土纡始建于元代,那时还只是一个荒凉的小村庄。明清时,台儿庄已成为峄县的大镇。据《峄县志》载,清顺治四年(1647年),道蒋鸣玉、峄县知县何文澄倡议当地父老筹建台儿庄城,建成东西长1450米、南北宽800米的台儿庄坯城,以加强防务。后来,当地居民又集资修筑台儿庄城墙,台儿庄城东西、南北各长1.5公里,城墙底部为土台子,墙高4米,上砌垛口,城墙从底沿而上,向内倾斜,砖墙内筑土胎,土胎宽约2.7米,可在城墙上拉大车。护城河宽10米、深2米。全城建城门6座。东门为“仰生”,西门为“台城旧访”,大北门为“中正”,小北门为“承恩湛露”,大南门为“惠迪吉”,小南门为“迎祥”。中正门是进人台儿庄城的必由之路。因此,大战时,中正门之战最为惨烈。3月24日旧军五、六千人在大炮、坦克的掩护下,多次攻城。城门几易敌手,我军在此与敌三进三出,展开激烈争夺,日军飞机盘旋俯冲轰炸,大北门城楼及左右城墙多处被炮火摧毁。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城墙,经住了日军的狂轰滥炸,挡住了日军的进攻。尸枕城墙,血染护城河水,其场面之悲壮、惨烈实为罕见。著名诗人藏克家赋诗道:

台儿庄,

红血洗过的战场。

一万条健儿,

在这里做了国殇。

现在的中正门是拍摄电影《血战台儿庄》时重修的,长48米,高11米,宽5米。电影《血战台儿庄》的结尾,电视剧《血泉》的开头,感天动地的尸山血海,可歌可泣的悲壮场面均在此完成。凡来台儿庄的游客,都要到中正门一游,登上古城墙,俯瞰古镇雄姿,遥想当年大战烽火,均留影于城门之下,作永久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