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树堂
荆树堂原称荆树山房,系田氏七世祖田峤、田峨兄弟二人的书斋。田峤,字云岳,号宗甫岁进士出身,长于文章;其弟田峨,字斗岳,号瞻甫,万历戊子科举人,工诗善书。二人皆为曹州名士,与当时的董其昌、米万钟、邢侗等文化名人往来唱和,交谊甚密。著有合集《荆树山房文集》传世,影响深远,享有“江南一董(其昌),江北二田(峤、峨)”的美誉。其子,孙亦多有成就者,“印累累,绶若若,文武闱掇巍者,连续不绝”;“家益饶,壤沃屋润,廓邑中称巨室者首推田氏”。成为显赫一时的名门大户。有了丰裕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人文条件,田氏“首创家祠,制祭器,聚众而时享”。遂辟书斋,加以增修扩建,更名荆树堂。荆树山房、荆树堂盖源于“田氏分财,忽瘁庭前之荆树”的历史故事。古有田真、田庆、田广兄弟三人同居,妇欲分异,共议将堂前粗大繁茂的紫荆树亦破而为三。一日清晨,忽见荆树叶垂憔悴,众皆惊诧。田真谓弟说;“木本同株,若分析则憔悴,况人?兄弟而可离,是人不如树也”。兄弟三人,深为感动,紫荆树旁,抱头痛哭,决定不再分家。从此,居家和睦,荆树复荣。田氏家祠取名“荆树堂”,意在使子孙后世不忘先祖史实,向心合力,礼让躬亲,“荆树堂上兄宜弟,绿服庭中子悦亲”。
荆树堂后院原有书馆,东北侧为王姥娘庙。王姥娘为本支田氏之祖田子成父子的救助恩人。田氏原籍青州。明初,青州指挥使田子成,因谏言被谤,挂印遁逃,肩挑幼子投奔先前定居于巨野县田家庄的长兄。及晚,子成隔帘听到嫂问兄长:“二弟此来,是暂避还是长住?”子成察嫂意,遂告知洗刻便走。“是夜,寒风呼啸,大雪纷飞,邑之大户王承辅之妻,忽梦两只猛虎卧于双碑泊(今田桥镇田桥村东北)桥下,猛然惊醒,恰值子夜时分,心中疑惑,即唤佣人同去探视。只见桥下,一副挑担,父子相拥,遂引领归家。王氏见子成父子气度非凡,又怜其落难之时,便好心收留于家,待子成如兄弟,视其子福顺若己生。王氏膝下唯有一女,福顺及长,便招赘为婿。田氏后世子孙不忘外祖母王氏恩泽,故于祖祠内别置一区建王姥娘庙。峤、峨兄弟诗文丹书,勒石镶壁,甚为壮观。
历四百余年风雨,荆树堂可谓存之不易。上世纪五十年代至“文革”中,王姥娘庙及书馆相继被毁,古籍藏书付之一炬,诸多刻石亦遭毁坏或散佚。近年来,田氏后裔积极找寻散佚的遗物,田峤、田峨丹书刻石4帧及部分手迹,现已收入荆树堂保存。2002年,族人又集资对现在建筑进行了修缮,使这一历史古迹再增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