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植园
据《地方志》记载,植园原位于城西南,文庙西侧,东北通蜜蜂洞,西北近中军弄,面积200余亩。已废。清宣统时,江苏巡抚程德全为行新政,封闭风池庵,连同其周围地开辟为讲求农事之所。由知府何刚德承办。何著《平斋诗存》中咏植园诗注云;“植园创始,因文庙左近为燹余丛冢,惮于迁葬……度地得214亩,缭以围垣”(后在冢上堆瓦砾土块,盖成小丘)。又云:“园内植树二万余株,大者桧柏椿杉及罗汉松5种,皆夹道分行,余以散种桑秧为多。花则梅及桃杏为苏之美产,每种划地数亩,各种小秧数百株,杂树尚不计数。建成后,兼供民众游院纳凉及品茗点心之需。
叶圣陶于清末民初常偕学友来游,民国元年(1912)六月二十一日记云:园内异花佳树,一流碧水,红莲已绽,清香时送,士女如云。同年已垦熟田80余亩。道山亭亦在植园范围内,民国5年始归苏州中学。后植园一度设蚕桑改良场,增加竹所。微波榭等建筑。19年左右已改设苗圃,一般不向游人开放。后因农林事业不受重视,日渐荒芜。部分被苏州中学圈为校园。苏州沦陷时,日军砍树木用作养马场,植园遭严重破坏。31年1月间《苏州新报》载:“旧有竹所旱舫诸胜,今俱荒废,仅洋楼一所矗立丛篁间”。抗日战争胜利后,又被国民党军伤兵及地痞偷伐树木,渐成荒地及民居,从此植园不存。50年代,在原址东部办建筑工程学校,校内尚有少数古树、小桥清池。现为半导体总厂和电讯仪器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