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风景区位
石湖风景区位于姑苏城西南近郊,由石湖水系的越来溪、荷花荡及横山山系的茶磨屿、上方山、吴山组成。风景区内青山碧水,重峦叠障,古木丛林,树奇花异,既有小桥流水、花蹊池塘,也有古园、古桥、古碑以至远古文物。石湖方圆10公里,面积3.6平方公里,是太湖的分支。越来溪穿湖而过,南接太湖,北汇胥江,流入苏州市区。因此溪流经石湖一段系凿山脚而通,故称其为石湖。湖周围的溪、江、塘、泾、港、溇、湾、浜、渚组成完整水系.水景各异。湖西的上方山、吴山、七子山等诸峰与湖水交相辉映,是风景区内最佳的对景与借景。
越来溪上有行春桥与越城桥组成的堤桥横跨而过。行春桥建于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180年),明祟祯年间重修。原有18拱,现为9拱。苏州胜景石湖串月就在这座桥下。每逢中秋过后两天,月过中天稍偏时,在行春桥北面的水面上,每个桥洞中都映出一轮明月。9个桥洞9个月亮,再加上天空一个月亮,10个月亮相映争辉。越城桥在行春桥东,旧名越来溪桥,曾几废几建,现桥是明成化年间重建,是一座单孔石桥,舟船多由此通航。
荷花荡在石湖西北的茶磨屿北麓,水面有4.5公顷,与石湖呼应,自成一景。春秋末年,越伐吴时,凿“越来溪”从太湖进兵,并在溪东筑“越城”,与溪西的“吴城”对垒。越城的前身是吴王拜郊礼毕赐宴群臣的“宴宫里”。相传在溪的西南有吴王筑以养鱼的“鱼城”。现越城遗址还有残存的土城墙,并有新石器时代的出土文物。
行春桥西有一座雄伟的牌坊,人称“吴中胜景”。在茶磨屿东崖面临石湖的陡壁裂隙之间,就山崖琢有一尊高20米的石观音。此处叫“观音岩”。观音岩前是一泓涧水,水上有横跨石梁。依观音岩建有一寺,称潮音寺,也称“观音禅院”,现被称之为“茶磨山房”。此寺始建于宋淳佑年间,明崇祯四年又依山构阁,重建殿宇。
在“吴中胜景’:之南就是上方山,也称楞伽山,高92.6米,西南与七子山、吴山相连。在上方山与茶磨屿之间的第二山峰,是春秋时吴王郊招祭天的“拜郊台”。附近还有一口吴井,是吴时所创,后被称为“越公井”。在丁家山的山顶有一个春秋时筑的藏军洞,又称烽隧墩,有石门、顶盖石、叠石墙,形似战壕,洞内可容纳数十人。上方山顶的楞伽寺,始建于隋大业四年,苏州郡守李显在此建七级塔一座。原来此处还有殿宇二重和半山亭、翠微亭、清镜阁、藏辉斋、光月楼等建筑,号称楞伽八景。现在的七级八面楞伽塔和数间寺屋被合称为楞伽塔院。在山颠古塔之上,可纵揽石湖风景区之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