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峒


瑶胞寻根千家峒,九洲内外共心声。先祖源流传后世,溯本追源有指针。

我国南方各省(区)和远迁至东南亚、欧美的瑶胞都保存了一份手抄千家峒古文献,他们因此世代寻找千家峒故地。经瑶学专家的考察认定,瑶族故地千家峒就在江永县境内,以今天千家峒瑶族乡为中心的江永、道县、灌阳三县交界之地。

相传古代,平王豢养了一只五色斑纹的龙犬。平王爱犬如宝。一年,高王强兵侵扰平王国土,满朝文武大臣无一取于出征讨伐,平王为此忧心忡忡,于是帖出招贤榜:谁能应征打败高王,就将三公主许配给他,并封他为王。此时龙犬挺身而出,揭了皇榜,愿为平王出战顽敌,保卫国土。随后,龙犬深入敌巢,施计咬死高王,并将其首级衔回向平王报功。平王为酬谢龙犬立下的功劳、兑现诺言,将三公主嫁与龙犬,并封其为盘护王,即是盘王。可龙犬也是犬,即使晚上他是一个漂亮后生。为了皇室尊严,平王将盘王与三公主送到了与世隔绝的千家峒,盘王与三公主结婚后,生下六男六女,平王各赐一姓(即瑶族最早的十二姓)。他们在千家峒繁衍生息,把千家峒开发得美丽富饶:那里四周环山,森林茂密,山花四季不败,百鸟争鸣;无数清彻的小溪汇成河流贯于峒中;峒中有四块大田,土质肥沃,一千户人家共耕种,田里长的谷粒有花生米大。大家生活很富足。有一年,粮官来到千家峒,瑶家好客,大家热情款待,轮流宴请粮官。粮官久不回话官府,官府以为粮官被害,便派兵马前来攻打,千家峒一时变成血火之地。侥幸活下来的十二姓瑶人,也被迫逃散。走前他们祭了盘王庙,把牛角锯成十二截,每姓各拿一截,祝愿以后十二截牛角有凑齐的时候,瑶民有重返千家峒的日子。

离县城5.5公里,就是千家峒的入口。进入千家峒,我们将沿途看到千家峒古文献上提到的千家峒口、四块大田、鸟山、马山、石狗等景观。宫哲兵教授说:“《千家峒》文献中的多数地名物名,在江永县大远乡内,说明文献的作者,可能是大远乡逃亡瑶民的后裔。文献中对千家峒的描写实际上是对大远乡的描写。”(《千家峒运动与瑶族发祥地》),由此可见千家峒在瑶民心中占着重要的位置。它们将向客人们讲述许多古老而真实的故事、美丽而神奇的传说。让人们从中领悟到:在“千家峒时期”,这里曾经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繁华的都市,是瑶族人民用汗水浇灌出来的美满幸福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