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街


沙头角中英街是特区中的特区。进入中英街,不论内地来深旅客还是深圳居民(沙头角居民除外),都要办理公安部门签发的“特许通行证”。中英街的除了它的历史渊源和一街两制的景观外,这条街琳琅满目的商品,也吸引了大量游客来此观光购物。80年代,中英街刮起了席卷全国的“黄金热”,黄金饰品成为中外游客到中英街购物的首走目标,除黄金饰品外,中英街的食品、日常用品对比沙头镇外,更显得物美价廉。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下调,中英街市场的势削弱了,但优热仍在,不少商品的价格与镇外比仍然存在差价。

中英街的由来:

前不久,众多热心的深圳人纷纷投票参与深圳八景的评选活动,据悉,中英街作为深圳八景之一很有希望入选。如果中英街能够入选,那么入选的主要原因恐怕在于中英街所具有的独特的“一街两制”人文历史景观,因为这种景观在国内独一无二。

其实,国内外知道中英街的人都很多,曾在中英街疯狂购物者无法统计。但真正了解中英街历史的却并不多。作为一名中国人,当漫步中英街时,在街心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刻有“中英地界”、“光绪二十四年”、“1898”字样的石质界碑。界碑一侧书写中文,一侧书写英文,它就是1899年3月18日沙头角勘界的产物,是中英街的标志性建筑,让人心情沉重。

在英帝国主义武力逼迫下,1899年6月9日李鸿章在和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签订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条约规定将九龙半岛及附近海域租给英国,期限为99年。次年3月16日,中英两国的勘界人员来到了沙头角,他们从海边开始沿着河道进行测量和勘界,在测量好的点位竖立了木质界桩,界桩上书写着:“大清国新安县界”。3月18日,沙头角勘界结束。界桩在沙头角一条干涸的河道上一字排开、向前延伸着,把沙头角一分为二,变成了“新界沙头角”和“华界沙头角”。勘界后不久,有人在河床两侧搭建房屋,还出现了摆摊做生意的乡民,这里逐步形成了一条小街的雏形,它就是今天的中英街前身。

1951年2月15日,省政府开始实行边境管理,所有人员均须从正式口岸凭公安机关签发的《出入境通行证》进出境。“中英街”非正式口岸,因而开始限制人流往来。加之建国初期中英关系仍比较紧张,中方开始执行政治边防和军事边防政策,港英政府则在“新界沙头角”实行“宵禁”,中英街变成了边防禁区。

建成“一国两制”观光园

中英街未来的发展前景究竟如何?它的确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新的规划把中英街确定为以发展文化旅游为主题的“一国两制”观光园。分批修复街区八个历史文化;逐步完善餐饮街、酒吧街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努力协调港方对中英街修复改造项目给予理解与支持,形成互动局面,给游客提供一个能够感受中英街历史的、完整的中英街形象。同时争取深港互动,把“旅游蛋糕”做大。中英街由深港双方组合而成,是一个整体。深圳方面除争取港方联合参与修复改造中英街外,还应与港方联合呼吁开放“新界沙头角”一侧的旅游限制,不仅让游客真正体验“过境游”的新奇和神秘,更能体现“一国两制”观光园的旅游特色。同时,争取早日开通大鹏湾海上一日游,游客在游完中英街后,从沙头角乘船到新界生态环境保护极佳的鸭洲岛、吉澳岛和荔枝窝去旅游,推动实现深港互动和双赢的局面。

中英街8个历史文化景点:1.国旗风采 2.古井乡情 3.古榕奇观 4.警世钟亭5.历史见证 6.吴氏宗祠 7.天后庙宇 8.海关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