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岩


清水岩原名张岩,北宋永春岵山陈普足禅师在此修行,见泉石清冽,改名建寺。1101年普足禅师圆寂。乡人刻沉香木像敬奉,号“清水祖师”。随着乡民迁居,分炉敬祀,现台湾有清水祖师庙60多座。东南亚华侨聚区,如马来西亚槟城著名的“蛇庙”,也供奉清水祖师。

清水岩庙宇依山而筑,下临深壑,为三层楼阁式。一层昊天口,二层祖师殿,三层释迦楼。三层两边各有檀樾厅、观音厅、芳名厅。殿后有宋建清水祖师骨灰“真空塔”,上有新筑三重檐方亭。殿宇红砖墙、青灰瓦,危楼重阁,隐在青松翠竹、烟岚缭绕的山顶,典雅壮观。

岩宇附近有各具特色的景致:“狮喉”、“清珠帘”、“方鉴圹”、“枝枝向北”、“罗汉松”、“觉亭”、“石栗柜”、“岩图碑刻”、“三忠庙”等。“清珠帘”,“一泓清水流千古,四望苍山垒万重”;“枝枝朝北”为古樟树,相传为感岳飞蒙难而枝杈北向;“岩图碑刻”系浮雕清水岩石全景碑,明代立,是罕见的古“导游图”。沿山麓向上还有半岭亭、护界宫和袈裟石、石船、石臼、石狗……千姿百态。庙宇后峰巅有四根石笋,挺峭扦天,诚为奇观。

清水岩高峰,海拔767米,岩宇在500米处依山而建,背靠狮形龙脉,三峰文笔拱峙,面临深壑,远处蓬莱盆山环合,登巅远眺,殿宇崔嵬,山水厅秀,风景幽雅,常在茫 茫雾海行云之中,美如“蓬莱仙境”而蜚声海内处。普足禅师时录杨道、周明为徒,居岩十九年间“造成通泉、谷口、汰口诸桥、砌洋 中亭路,糜费巨万,资于施者”,又建造洋中亭,作为治病救人的义诊之所。经十八年募捐创建军,清水岩寺廊初奠,岩宇告成。建军中靖国元年(1101)五月十三日,普足禅师圆寂,乡人刻沉香木为像,供在岩 寺中,奉号清水诅师。

从南宁景炎二年(1277年)到近代,清水岩经续建、重建、扩建、改建、重修达三十多次。岩宇依山面筑,面临深壑,作楼阁式,分三层。第一层昊天 口,第二层祖师殿,第三层迦楼;左右翼钟、鼓楼、檀、观音厅、芳名厅、僧舍等分立 于东西两边。崇楼曲阁,层迭回护,从远一看,外观犹如“帝”字,气势磅礴,巍 壮 观,相传 有九十九间房屋,现存为明 清及近代建筑。岩宇四周还有许多文物古迹,奇观异景点缀其间。殿后岩上有埋藏清水祖师骨灰的 宋代“真空塔”,中殿后巨石下有一窍然深邃的岩洞“狮喉”,殿前出山门有裂竹、清 珠帘、方鉴塘、石面盆、罗汉松、觉亭、石粟柜、浮雕“岩图”碑及护碑亭、枝枝向北 树,最后珍贵的是“岩图”碑及护碑亭,枝枝向北树,三忠庙,瞰龙亭,清水山庄,龙宫 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清珠帘的指每逢春夏两季,山门左侧的悬崖峭壁上,石缝里会 迸出如珍珠的水滴,阳光一照,美似五颜六色的珠帘垂挂,枝枝向北树是一株七个孩童 展手相拉难于合抱的古樟树,因地势,气流和风向的关系,它的枝枝权权几乎向北伸展。

传说南宋初,抗金民族英雄岳飞被嫣臣秦桧所害,感动了这株樟树,故枝叶全向北伸 长,以表示纪念。清水岩的碑刻,摩崖石刻,共有二十多方,涉及年代:宋、元、明、清以至现代。就书体而言,有篆、隶、楷、行。以楷、行为最多。其中宋代“岩图”碑 为珍贵。在清水岩的最高处还有四枝石筝,拔在南昌起,嶙峋俏丽。再从蓬菜鹤前桥起 步,沿途还有半岭亭、护界宫、袈裟石、丹臼、石鸡、石狗等千姿百奇的奇岩怪石。真 是天然景然美不胜收,游人至此恍如置于“蓬菜仙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