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湿衣自由潜 不辜负璀璨的极地冰下世界
科技的进步,为人类探索自然世界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1909年,罗伯特·皮尔瑞带着5位队员前往北极,铲除15米高冰封,终于将妻子亲手缝制的美国国旗,插在了当时的世界顶端——北极点。1911年,作为第一个登上南极点的人——罗阿德·阿蒙森,将挪威国旗插在了准确的南极点位置。差不多时间踏上南极点的罗伯特·斯科特却在返航途中遭遇暴风雪,壮烈牺牲。
△左阿蒙森,右斯科特
1957-1958年期间,已经有12个国家、10000多名科学家分别在南北极驻扎考察,仅北冰洋沿岸就建立了54个路基综合考察站。
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智利和阿根廷已经可以提供去往南极的付费旅游项目,这两地的部分海军船只运载付费游客,前往南极的南设得兰群岛旅游。截至2007年,去南极旅游的人数以每年10%-15%的速度上升,累积约18万人次,其中,甚至有85%以上都是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
尽管这样了解世界的速度已堪称神速,但人类并不满足于此。对世界强烈的探知欲望,吸引人类不断去突破自己的极限,去尝试和冒险。2016年6月,当人们还在向往乘坐巨星邮轮到南北极观光的时候,Edmund Jin和他的Harbor House Life团队,已经首次尝试并成功做到,在北极冰下自由潜水,和极地真正零距离接触拥抱。
这几年,依赖于潜水设备的发展,人们已能实现用干衣技术潜水到极地冰下,进行短暂而笨拙的探索。由于极地冰下温度极低,保持身体温度是关键。所以,在此之前的冰潜活动,必须使用保暖效果更好、甚至可以内贴暖宝宝的干式潜水衣。但干衣内部存有的空气将影响潜水员在水中的浮力,因而干衣潜还必须随身佩戴铅块一同下沉。如此复杂的外部装备,使得人类一直无法实现冰下自由潜。
△湿式潜水衣
△干式潜水衣
但Edmund Jin及Harbor House Life团队,坚持并相信自己的判断和想法。如果不能在水底实现自由潜,无法与那些神秘活跃的水下生物们亲密接触,这样的冰潜,又有什么快乐可言?最终,在整个团队的勇敢坚持下,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北极湿衣自由潜,终于得以实现。
对于Edmund Jin而言,这不是一场光靠蛮力的冒险,而更像是现代尖端科技的勇敢体验。依托比干衣强大太多的湿衣设备,和仿佛使用不尽的勇气,Harbor House Life团队得以在零下几度的冰川迷宫,尽情嬉戏玩耍,与白鲸、独角鲸亲密拥抱对视。在浮冰上晒太阳,穿梭于冰层的裂缝之中,触摸北极藻、月光水母、冰海精灵以及许许多多叫不上名字的极地海洋生命,聆听海底自动放大的悠长的独角鲸的歌声……
尽管深有经验的老手们,一再对湿衣潜表示担忧,然而如果你不尝试,就永远无法真正获得这些一手体验。
科技与人类能动性就像互相作用的两种力,唯有科技的不断发展,让人们拥有更多的可能去打开世界的神秘之门;而唯有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勇敢发挥,才能让科技成果得以完善,反作用于科技的进步。相信在不久之后,人们仍将继续突破,或许可以以户外极限的方式,更加靠近生命与世界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