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青海旅游改变了什么?
李勇 摄
罗连军 摄
徐浩
2016年12月24日,在寒气逼人的岁末,人民日报头版的一条报道给料峭的青海寒冬带来一丝暖意。西宁湟中县卡阳村通过发展旅游实现了脱贫,村子里44户贫困户摘掉了戴在头上多年的贫困帽子,实现了历史性新跨越。
两年间,该村第一书鲍武嶂多方争取,对卡阳村进行改造,提档升级,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加大宣传营销,使得游客数量不断上涨,将一个隐在深山之中的村庄,打造成了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的3A级景区。
2016年12月28日在省委第十二届十三次全委会上,省委书记王国生高度评价了这个村的做法,并提出要鼓励和引导贫困地区挖掘优势资源,走特色产业与扶贫开发互动发展的路子。
2016年8月8日,是乌兰县“天空之镜”茶卡盐湖景区值得一个永记的日子。这一天,该景区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单日接待游客数突破4万人次,至此全年开园后景区游客量超过100万人次。
过去的一年,“天空之镜”-茶卡盐湖这个颜值超高、人气爆棚的景区,却有着不平凡的发展经历。在移动交通工具普及、移动网络大行其道的今天,旅游业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和更为丰富的形态。
茶卡盐湖,本是一个传统的食用盐采集场,尽管在历史上,大青盐享有较高的声誉,但却无法让人们把该湖和旅游景区联系在一起。正是有了全域旅游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有了旅游要素的新突破,茶卡盐湖这个传统工业与当代旅游演奏出了一曲全新的交响乐,不仅为工业企业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也为旅游业增添了新的要素,拓展了新的发展路径。
为了解决长期困扰青海旅游旺季一车难求问题,省交通运管部门和旅游部门积极合作,果断采取措施,新增旅游客运车辆近600辆,另储备旅游客运车辆100余辆,极大地缓解了青海旅游旺季接待服务条件的瓶颈问题。游客在这类问题上的投诉大大下降,有效维护了我省旅游市场平稳、有序、质量、安全的局面。
旅游客运车辆的大幅度增加,不但没有给原有的旅游客运汽车公司的经营带来冲击,反而使得营业收入、接待量逆势上扬,充分说明青海的旅游市场潜力仍然巨大,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需求仍有较大空间。
2016年,对青海旅游行业来说意义特殊。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省旅游局升格成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由省政府直属部门转变为组成部门,目的就是要加强职能部门的综合协调职能,推动我省旅游业又好又快、全面纵深发展。
为了补齐长期以来我省政府与市场间错位的短板,省政府又成立了青海旅游投资集团,并设立旅游产业促进基金,必将加快我省旅游资源的开发,解决长期制约我省旅游发展投入不足的问题。通过市场机制,加大与金融、资本市场的合作,探索出一条符合我省旅游发展实际投融资的路子。
2016年,我省旅游行业基层单位和个人的辛勤工作,得到了国家旅游局的认可。祁连县旅游局、茶卡盐湖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门源回族自治县旅游局长谢浩成、互助土族自治县土族纳顿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师冬花、贵德天地人缘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喇海青等单位和个人荣获殊荣,并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颁奖仪式。
这些荣誉向全社会展示了旅游行业基层单位人们勤恳工作、踏实作为、不畏艰难、任劳任怨的良好形象,弘扬了主旋律,树立了旅游业的正风正气。
2016年,全省各地旅游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旅游+”效应不断显现,各部门、各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出现了新态势、新局面、新气象,农牧民投身旅游、发展旅游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民间投入旅游的力度空前。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地投入旅游项目资金达84亿元,相当于“十二五”期间四年投资总和,形势十分喜人。全社会谋旅游、抓旅游、促旅游的态势正在谱写着全域旅游青海实践的多彩篇章。